2025年7月12日,华南师范大学岭南青年之家实践队应茂名信宜市镇隆镇俊昌村党支部副书记梁庆森之邀,跨越城乡界限,走进著名的“沉香之乡”,开展了一场以“新媒体赋能+公益直播”为主题的青春助农行动。这群大学生以技术为桥、以青春为火,为岭南乡土产业注入了崭新的数字动能。
数字技术进村入户:
一场别开生面的新媒体技能培训在俊昌村村委会展开。面对村民对短视频拍摄与直播操作的生疏,队员们摒弃传统教学,采用“场景化教学+沉浸式实操”——从手机拍摄构图,到用光影凸显沉香纹理;从剪辑逻辑,到用乡土语言讲述产品故事。队员们耐心演示字幕添加、转场特效与背景音乐搭配,让村民从“不敢拍”变为“主动拍”,从“不会剪”到“灵活用”。这场培训不仅传授技能,更悄然播下了乡村振兴中最关键的种子:自主传播的能力。
图为实践队队员为当地村名进行新媒体培训
直播间里的“沉香盛宴”:
培训结束后,实践队迅速搭建起一个充满岭南风情的临时直播间。学生主播与梁庆森副书记组成“青年专家+本土书记”的跨界组合,联手推介俊昌沉香。青年学生生动讲述沉香的历史与现状,梁副书记则以采香世家的身份,深入解读种植、结香、采挖的工艺,并现场演示“观色、触质、闻香”的鉴别方法。 直播中,一块块“水中沉”“土中沉”仿佛被赋予生命,香气似乎透过屏幕,氤氲在数万观众的想象中。 两个多小时的直播成效显著:最高同时在线2323人,累计观看7.1万次,收获点赞4.1万,弹幕中不断刷屏“求链接”“想去村里看看”。原本深藏乡野的沉香,首次借助互联网香飘万里。
图为实践队队员与俊昌村梁庆森书记直播
图为单场沉香直播数据
从“公益助农”到“可持续赋能”:
这场行动不仅是高校社会实践的典范,更是青年与乡村的“双向赋能”。大学生将课堂所学转化为振兴实践,在乡土中读懂中国;村民则借助新技术拥抱数字时代,逐步掌握市场主动权。 它验证了“新媒体+特色产业”模式在乡村振兴中的可行性与爆发力,也为“高校—乡村”协作机制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范本。
图为直播结束后与实践队队员与梁书记和当地村民合影
展望未来,俊昌村可进一步依托新媒体推动沉香产业向品牌化、标准化升级,打造“信宜沉香”地域标识。而更多青年也应如此走进田野,用专业知识助力农业升级、农村进步——只有当青春力量与乡土资源真正相遇,乡村振兴的蓝图才能在这场“双向奔赴”中加速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