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新闻网,大学生新闻发布平台
大学生新闻网

三下乡:链通城乡·健康共富——"县域医共体”政策的有益探索与优化路径

  法治医疗守护人民健康,让人民有“医”靠。“县域医共体”政策目前已取得显著成效,却也面临着现实困境。为助力中央政策进一步落地,河南大学法学院“链通城乡·健康共富”团队在7月18日深入南阳市和驻马店市两地的医疗一线,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以中央一号文件为依托,贯彻群众路线,推动“链通城乡、健康共富”的法治医疗建设。
  
  问卷摸底:洞察城乡医疗“温度差”
  
  
  (在基层卫生院现场调研)
  
  调研团队链接民生、走进一线,在驻马店市、南阳市两地的县医院、乡镇/社区卫生院,开展群众调研。此次调查打通线上线下,从医改满意度,到就医困难点,全方位“问诊”民生。通过纵向调研、横向对比,发现“设备差、怕误诊”是高频词汇,老百姓对于城乡医疗资源的差异存在误解,因此陷入了“小病忍、大病拖”的现实困境。现实中县域医共体政策已得到贯彻落实,基层卫生院的医疗水平已得到大幅提高,但距离完全落地仍然存在“最后一公里”的阻碍。但令人欣喜的是,无论是县医院还是乡镇卫生院,团队接触的每一位医护工作者都展现了极大的工作积极性与责任心,对于“县域医共体”政策坚定拥护落实,积极谋取美好前景,这让所有人备受鼓舞,为我们团队后续工作提供大力精神支撑。
  
      
(在县医院现场调研)
  
  实地采访:倾听医共体“一线声音”
  
    
  (在南阳市某三甲医院进行专访)
  
  南阳市某三甲医院牵头的城市医疗集团包括10家乡镇卫生院和10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实践中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调研团队在同一时间深入该医院,对该医院有援助基层经历的主任进行了专访。主任坦言县域医共体政策在本院已得到充分贯彻落实。例如:本院协助基层卫生院购买医疗设备,满足患者的诊疗需求;长期组织专家到基层坐诊,提高了基层医院的诊疗水平;将重症病人转诊至医共体的三级医院,在情况危急时也会出动直升机转运,待患者病情稳定后再转入基层医院就诊,极大地节省了医疗资源及医保基金。这一系列举措为群众带来了诸多便利。
  
  为帮助中央文件进一步落地实施,营造良好就医环境,本团队根植于河南省南阳市及驻马店市基本情况,吸收医改“领头羊”示范性地区福建省三明市的有益成果,切实做到研以致用、用以致新。示范性地区的成功告诉我们:要建立高效有利的组织推进机制;深化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强化医疗机构监督管理;扩大文件知名度与影响力;达到“三方回归、三方共赢”。在本团队结合经验积极提出导向型倡议的同时,也在尽最大可能助力优化方案的实施,深入基层医疗场所运用专业知识为群众进行“医共体”政策解读,志愿引导群众就医转诊,问询医护人员相关医改情况,查阅医改文件下发情况,不仅让医改文件出现在每一个医疗机构的公告栏上,更致力于让每一份医共便利落实到群众心中。
  
  惠及群众,再难也要攻坚克难。医疗法治化建设系着千万家庭的幸福安康,此次调研不仅是对法治医改的探索,更是对民生温度的丈量。当医疗普法走进群众中、当医疗资源惠及民生、当群众在家门口就能看好病,共建“县域医共体”的号召才能真正助力健康中国。本次“三下乡”实践活动关注医疗大导向、聚焦民生小需求,力求让民生福祉可触可感,让人民群众的幸福底色更加鲜亮。
    来源:河南大学法学院“链通城乡·健康共富”团队
    发布时间:2025-08-28    阅读:
三下乡推荐
  • 扫一扫 分享悦读 ➤
  • 扫码可以分享到微信 qq朋友圈
三下乡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