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7日至7月9日,安徽农业大学食品与营养学院赴怀宁县黄墩镇暑期社会实践团前往怀宁县开展蓝莓产业调研活动,旨在以怀宁蓝莓为中心,探索怀宁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在试验站工作人员朱政国、徐爽老师的带领下,团队走进皖西南综合试验站开展农业科技学习,深入415亩试验田,实地考察水稻、再生稻等作物种植情况。其中,创新采用的"种一季收两季"再生稻生态种植模式,全程不施农药化肥,成为绿色农业示范亮点。针对怀宁丘陵红壤贫瘠的特点,试验站重点开展土地改良研究,让队员们体会到了科技工作者服务三农的初心以及科技创新对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支撑作用。
图为朱政国老师为实践队员讲述试验田培育各作物的种植法以及不施农药化肥化肥的发展理念易西妮供图
紧接着团队实地探访校地共建的蓝莓产业科研示范基地,试验站站长徐支青介绍,该站通过"一站一盟一中心"模式,构建五大农业联盟体系,其中蓝莓产业作为"蓝色引擎"带动县域经济,种植规模已达6万亩。在核心实验区,光谱分析仪、基因测序设备支撑着品种改良研究,组培室年培育脱毒苗超50万株。物联网大棚内,土壤传感器实时回传温湿度数据,实现蓝莓亩产提升30%。团队成员认识到,从基因优化到智能种植的全链条创新,正推动怀宁蓝莓从"规模扩张"向"品质引领"转型。
图为夏业鲍老师为实践队员讲述蓝莓苗的培育过程易西妮供图
团队与皖西南综合试验站站长徐支青开展座谈,他详细介绍了怀宁县"双十双百"产业发展目标以及校地合作方面,试验站与安农大共建蓝莓产业联盟,培育出"皖蓝莓1号"等新品种,并派驻专家团队驻点攻关深加工技术难题。通过"县问校答"机制,已解决气候影响、果品保鲜等关键问题,推动产业链向果酒、果汁等高附加值领域延伸。徐支青表示,试验站将持续发挥"科技引擎"作用,通过产学研深度融合,为乡村振兴提供可复制的"怀宁方案"。
图为徐支青站长为实践队员讲述当地与安农大共建试验站互惠互利以及当地的产业发展陈若愚供图
在汪百根厂长与王宇老师的带领下,团队走进怀宁蓝莓科技小院,首先参观了全自动蒸馏车间,了解"掐头去尾"提纯工艺如何精准去除甲醇等有害物质,并通过玫瑰花增香技术提升产品风味,然后,陈酿方面创新采用橡木板材,在保证酒体风味的同时实现成本控制,在蓝莓干加工中,糖分添加工艺有效保持果形与口感,展现了食品加工的精细把控。在产品展示区,NFC蓝莓果汁的高花青素含量尤为突出。这得益于创新应用的烫漂技术,通过双果胶酶协同作用大幅提升营养价值。汪厂长表示,将继续深化与高校合作,重点攻关蓝莓冻干破裂等技术难题,推动产业向高附加值方向发展。此次实践让队员们切身感受到"科技小院"模式如何通过产学研融合,为乡村振兴注入创新动能。
图为汪百根厂长与王宇老师为实践成员讲述蓝莓的提纯工艺易西妮供图
本次怀宁实践行,让安农大学子实地见证了科技创新赋能蓝莓产业、驱动乡村振兴的生动图景。从校地共建的综合试验站到科技小院的精深加工,怀宁正以“蓝色引擎”撬动乡村发展。安农大学子也将继续发挥专业优势,为科技兴农贡献力量,助力这片热土的振兴之路越走越宽广,让蓝莓经济真正成为百姓幸福生活的新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