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基层,倾听老人心声
近日,康禾法韵普法宣讲实践队走进河源市东源县康禾镇星社村和雅陶村,针对当地孤寡老人开展法律意识调研活动。通过入户走访、问卷调查和集中座谈等形式,队员们深入了解老人们的法律需求,发现乡村老年群体普遍面临法律意识薄弱、维权困难等问题。
语言隔阂下的法律困境
在星社村的走访中,队员们遇到了沟通障碍——老人们大多使用客家方言,难以用普通话顺畅交流。幸运的是,村党群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主动协助,帮助队员们翻译老人们的回答,使得调研工作得以顺利进行。
通过交流,队员们发现,许多老人对基本的法律知识了解甚少,遇到纠纷时往往不知如何维权。一位老人无奈地说:“我们年纪大了,很多事情不懂,被人骗了也不知道该找谁。”这反映出乡村普法工作仍存在较大空白,亟需更多法律力量深入基层。
劳动纠纷成痛点,维权之路艰难
在雅陶村,实践队与村中的诸书记一同组织了一场法律座谈会,邀请多位老人参与讨论。老人们反映,他们曾遭遇“劳动纠纷”——在务工时未签订劳动合同,雇主跑路后,他们既拿不到工资,又因缺乏证据难以通过法律途径维权。
“我们辛辛苦苦干了大半年,结果老板跑了,连个合同都没有,打官司又没钱,只能自认倒霉。”一位老人叹息道。类似的情况在乡村并不少见,许多老人因法律意识不足,在权益受损时陷入被动。
此外,一些历史遗留问题也让老人们感到无助。由于年代久远、证据缺失,部分纠纷难以通过现有法律程序解决,成为困扰他们的“心病”。
普法之路,任重道远
此次调研让队员们深刻认识到,乡村普法工作仍面临诸多挑战。如何让法律知识更通俗易懂地传递给老人?如何帮助他们增强维权意识?这些问题值得深思。
基于此,实践队全体成员一致表示,将持续投身于“三下乡”活动,积极贡献自身力量。同时,我们郑重呼吁广大法律工作者以及社会各界力量能够将目光聚焦于乡村法治建设领域,携手共进,努力使公平正义的法治阳光普照乡村的每一个角落,为乡村的和谐稳定发展筑牢法治根基。
法治乡村,我们一直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