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新闻网,大学生新闻发布平台
大学生新闻网

“懋功溯初心·长征精神恒”西安明德理工学院 赴四川懋功开展暑期社会实践

为深入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引导青年学生上好“大思政课”,西安明德理工学院“懋功溯初心·长征精神恒”实践队于7月21日到7月27日,在指导老师张轩畅的带领下,赴四川懋功开展实践活动,追溯长征精神源头,重温革命先辈初心使命。

追寻红色足迹 重温峥嵘岁月

7月22日,实践队首站抵达小金懋功会师广场。这里是红一、四方面军胜利会师的重要纪念地,通过聆听当地讲述,同学们重温了红军强渡大渡河后,在杨成武率领下翻越夹金山、与红四方面军意外会合的壮烈历程,深刻体会到胜利背后信念、团结与牺牲的重量。遗址内的旧时指挥所、战士营房等遗迹,让实践队员们在驻足记录中与革命先烈“对话”,唤醒内心的敬意与责任感。

随后,实践队深入懋功会师纪念馆。馆内的红军军装、武器、日记本等文物,生动再现了当年的艰苦岁月。在讲解员引导下,成员们细致聆听展品背后的故事,尤其对会师时的感人场景印象深刻,进一步理解了长征精神中团结与牺牲的深刻内涵。

下午,赴四川懋功实践队来到三关桥。踏上吱呀作响的木板,触摸带着锈迹的铁索,指尖抚过的弹痕仿佛诉说着当年的烽火岁月。站在桥中央,望着两岸青山、村庄炊烟,同学们深切感受到:脚下的桥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指引着青年的方向——成长需有踏过泥泞的勇气,理想应植根大地的担当。

探访猛固桥遗址 助力农产品经济

7月23日,实践队抵达猛固桥遗址,了解其作为红军长征会师关键地点的历史,当年红四方面军在此粉碎国民党封锁,为中央红军进驻懋功扫清障碍。成员们深刻领会到和平来之不易,传承了奋斗基因。

随后前往当地市场,购买牦牛肉干等川藏特色农产品,与商贩交流,了解加工工艺和地域特色,并记录产品故事,准备推文宣传。通过参与农产品推广,助力了当地经济,体验了川藏风情,加深了对多元民族文化的认知和尊重,还传播了绿色消费理念,以实际行动推动当地产业链升级。

交流红色历史 观影感悟长征精神

7月24日,实践队拜访青年团县委,与当地干部座谈,聚焦懋功地区革命故事与长征精神传承。县委负责人介绍了小金县发展规划及红军会师过程等。增强了对地方治理的理解,深化了历史认知,激发了文化传承责任感。

悟会议初心 缅英烈忠魂

7月25日,实践队抵达两河口会议纪念馆,在讲解员的生动讲述中,深入了解1935年红军会师后的战略分歧——毛泽东等主张北上建立川陕甘革命根据地,红四方面就能则倾向南下,而两河口会议最终明确北上方针,为红军指明方向。馆内泛黄的会议记录、磨损的军用地图等文物,以及巨幅油画、声光电还原场景,让队员们仿佛穿越到烽火年代,深刻体会红军不畏牺牲的革命精神,对先辈敬意油然而生。

离开纪念馆,队员们徒步至小金县烈士陵园。在纪念碑前整齐列队,鞠躬上供,以庄重仪式表达对先烈的感恩与怀念。漫步陵园时,大家探寻墓碑背后的故事,从十八岁牺牲的战士到秘密传递情报的无名烈士,深刻感受牺牲精神的厚重。随后分组默哀、清扫陵园,用实际行动致敬英雄。

访周家桥遗迹 听民间红色忆

7月26日,清晨,实践队来到周家桥——1935年毛主席与红四方面军会谈之地。队员们沿途欣赏懋功风光,听当地政府人员讲述会谈背景:为商议会师后战略,中央领导人曾致电红四方面军促成会面,邓发、罗瑞卿还亲自布置“欢迎红四方面军同志”的会场。触摸完好的桥栏,凝望桥旁石碑,队员们想象当年领导人在此化解分歧、促成团结北上的场景,深刻感悟战略眼光与革命情怀,溪水潺潺如时光提醒,传承逆境中坚守信念的红色基因。

下午前往小金社区,在讲解员协助下访谈长者,聚焦长征记忆与红色传承。老英雄家属张爷爷含泪讲述父辈在缺粮少弹的困境中坚守阵地、最终胜利的故事,鲜活细节让队员们直观感受红色血脉的延续。

青年既是红色故事的“学习者”,在会师纪念馆的史料里触摸长征精神的温度;也是文化传承的“实践者”,用整理的红色文旅资料、给孩子讲的长征故事,让历史在年轻一代中流转;更是精神的“接力者”,带着学生特有的朝气与思考,将课堂学的理论转化为服务当地的行动,在团队协作中体会“团结如铁”,在直面难题时践行“攻坚克难”,让青春在传承长征精神的路上留下踏实脚印。

图文来源:“懋功溯初心·长征精神恒”西安明德理工学院赴四川懋功实践队

图文编辑:滕永豪 刘昱涵

责任编辑:周思怡 陈子轩 赵珂欣

审核:张轩畅

 

    作者:大学生新闻网    来源:大学生新闻网
    发布时间:2025-07-30    阅读:
    扫一扫 分享悦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