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新闻网,大学生新闻发布平台
大学生新闻网

海碳循迹:荣成探访鱿鱼加工废弃物的蓝碳价值密码

       当“蓝碳”日益成为应对气候变化的关键力量,减少海洋产业自身的碳足迹,特别是挖掘废弃物循环利用的降碳潜力,成为守护这片“蓝色碳库”的重要一环。8月3日,山东大学(威海)海碳循迹调研团深入山东荣成市金元冷藏厂,聚焦鱿鱼精深加工产生的巨量副产物,探寻其从“负担”到“资源”的绿色蝶变之路,解码废弃物价值链重构背后的“蓝碳”增益密码。
       荣成市金元冷藏厂以鱿鱼精深加工为核心业务,每年产生大量加工副产物。据负责生产的刘经理介绍,工厂已在传统路径上探索废弃物价值释放:“鱿鱼软骨等较洁净部分,我们经简单处理后会定向供给合作食品企业,成为冷冻调理食品的添加原料;而内脏等剩余物,则集中低价售予周边鱼粉加工厂,转化为饲料用鱼粉。”这种基础分流虽减少了直接填埋污染,刘经理坦言其局限:“目前去向单一,附加值极薄,资源未能‘吃干榨尽’,离高值化、低碳化的理想模式尚有巨大鸿沟。”

        技术瓶颈,卡住“绿金”动脉。 访谈中,刘经理多次强调技术能力不足是企业向废弃物价值链高端跃升的核心障碍。“比如软骨,”他举例道,“其中富含硫酸软骨素等生物活性物质,市场前景与附加值远非简单作为食品配料可比。但提取工艺复杂、设备投入巨大,我们缺乏相关技术储备与研发力量,心有余而力不足。”类似困境也存在于内脏中蛋白质的高效酶解利用、几丁质提取等领域。技术短板的制约,使得大量本可转化为高附加值产品、显著减少全链条碳足迹的宝贵资源,无奈流入低端处理渠道,制约了产业绿色升级步伐与碳减排潜力的充分释放。


       “碳”寻新途,亟待协同破局。 本次荣成之行深刻揭示:水产加工废弃物的资源化与高值化利用,是提升产业“蓝碳”效能、实现海洋经济低碳转型的关键杠杆。荣成市金元冷藏厂的实践与困境具有行业普遍性——前端的基础分类是起点,但突破后端精深加工的技术壁垒,实现资源的梯度增值与碳排的深度削减,才是打通“海碳”价值链、释放蓝碳潜能的核心。这迫切需要产学研深度融合攻坚,聚焦硫酸软骨素提取、高效酶解、几丁质应用等关键技术,降低产业化门槛;同时需要针对性政策扶持引导,对废弃物高值化利用、碳减排成效显著的项目给予财税、绿色金融等支持,并将“蓝碳”效益纳入考量;此外,还需市场机制驱动,培育绿色消费市场,认可并溢价购买源自废弃物循环利用的低碳产品,探索建立碳普惠等机制以充分体现其环境价值。


 
    来源:山东大学(威海)海碳循迹调研团
    发布时间:2025-08-05    阅读:
    扫一扫 分享悦读
社会实践活动推荐
社会实践活动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