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新闻网,大学生新闻发布平台
大学生新闻网

青农学子暑期实践探寻绿色创新,“林下经济”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

为深学笃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赋能国家生态文明建设与乡村振兴,7月21日,青岛农业大学草业学院“立草立业”实践团奔赴青岛,开展了一场聚焦草业科技与产业发展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选取青岛鲁滨草种业科学研究院胶州种质资源与育种基地与青岛莱西四季青草坪基地作为调研点,引导青年学子深入产业一线,感悟绿色发展的科技力量与创新模式。

探秘种质“芯片”:筑牢产业根基

在鲁滨草种业胶州基地,实践团成员在孙晓阳老师的带领下,沉浸式体验了草种科技的“硬核”力量。孙老师不仅系统介绍了基地在牧草种质资源收集、保存、评价及杂交育种领域的丰硕成果,更将课堂搬到田间地头。面对生机盎然的狗牙根、紫花苜蓿等试验草种,他细致拆解了现代育种技术的原理与操作流程。特别是以基地培育品种为例,生动阐释了科技如何精准提升草种品质与适应性。成员们深刻认识到,种质资源作为农业的“芯片”,是支撑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命脉,只有夯实这一基础,方能筑牢草业腾飞的根基。

一线锤炼技能:感知产业脉搏

理论学习之外,实践团成员们挽起袖子,亲身投入草坪生产的关键环节。在专业指导下,他们尝试驾驶草坪修割机,亲手参与草坪草的收拢、卷制成型草卷以及装载运输的全过程。这番“接地气”的操作,不仅让书本知识变得鲜活,更使同学们完整掌握了草坪商品化处理的技术要点,直观构建起从田间生产到市场流通的草坪产业全链条认知。

聚焦林下经济:解锁土地潜能,践行绿色可持续

实践的第二站——莱西四季青草坪基地,为学子们打开了产业创新的新视野。基地王经理重点分享了其探索实践的“林下经济”新模式。该模式巧妙利用平整的林下空间种植适宜的草坪草,实现了土地资源的立体化、高效化利用。王经理指出,这种模式有效打破了传统单一经营的局限,避免了土地资源的闲置或低效占用,尤其节省了宝贵的耕地资源,同时为种植者创造了林木与草坪草的双重收益,成为践行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和可持续发展的典范。

在交流中,王经理也坦诚剖析了行业面临的挑战,如进口种子依赖导致的成本压力、国产种子市场认可度待提升、种子市场规范问题、优良品种保护难度大以及土地性质对规模化的制约等。但他同时强调,随着消费升级和技术迭代,草业市场潜力巨大,尤其是对具备专业知识的人才需求旺盛,行业发展前景光明。

青春立志草业:服务国之大者

此次深入一线的暑期实践,让“立草立业”实践团成员们收获满满。他们真切体悟到,蓬勃发展的草业不仅是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的绿色基石,更是驱动乡村产业振兴、保障粮食安全、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的活力引擎。从守护种质资源这一“农业芯片”,到创新推广“林下经济”模式,再到科技赋能产业升级与市场拓展,草产业链的高质量发展路径愈发清晰。实践团成员纷纷表示,将以此次实践为起点,坚定“立草立业,矢志三农”的理想信念,将青春智慧与力量融入服务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和乡村振兴的伟大战略之中。
    来源:青岛农业大学草业学院“立草立业”实践服务团
    发布时间:2025-08-19    阅读:
    扫一扫 分享悦读
社会实践活动推荐
社会实践活动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