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3日至15日,无锡学院自动化学院"中原突围革命老区建设调研小分队"深入湖北省孝感市大悟县宣化店镇,开展以"追寻中原突围足迹,助力革命老区发展"为主题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此次活动通过实地探访、政策宣讲、文化传承等形式,深化青年学子对革命历史的认知,为乡村振兴注入青春活力,展现新时代大学生的责任担当。
八月的宣化店镇,蝉鸣与革命故事交织成独特的乐章。无锡学院自动化学院学子踏着这片红色热土,开启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他们手持笔记本穿梭在青石板路上,既记录着老区发展的现实图景,也触摸着1946年中原突围战役的历史温度。
在宣化店中原突围纪念馆,专业讲解员的讲述将队员们带回那个战火纷飞的夏天。展柜里泛黄的作战地图、磨出毛边的草鞋,与92岁老兵王建国珍藏的勋章形成时空呼应。当老人用颤抖的声音回忆"用门板抬伤员翻过三座山"的经历时,不少队员红了眼眶。这种历史与现实的碰撞,在每位参与者心中种下了传承的种子。
图为中原突围纪念馆 供图 黄三思
田间地头的走访更显务实。队员们采用"三维度"调研法,对15个自然村展开地毯式排查。在钱湾村,村民刘大姐指着渗水的土墙说:"这房子比我孙子还大十岁,下雨天得拿脸盆接水。"这样的场景被详细记录,最终形成包含23户危房档案的《宣化店镇住宅安全白皮书》。当队员张伟帮老人填写改造申请时,那句"比亲人还亲"的感慨,成为实践日记中最温暖的注脚。
图为宣化店茶园制作工坊 供图 黄三思
镇中心广场的政策宣讲会打破了传统模式。队员们将电压检测仪、道路设计图搬到现场,用"三色管理法"区分危房等级,通过实测数据解释电网升级方案。村民赵大叔关于"改造期间安置"的提问,当场得到镇住建办的明确答复。这种"政策解读+即时答疑"的互动,让32条村民建议中的87%在活动结束前有了着落。
红色文化广场的30平方米墙绘成为最生动的课堂。队员们与村民共同完成的时间轴、英雄谱,让党史教育突破展柜的局限。当4岁的妞妞踮着脚为将领肖像添上最后一笔色彩时,革命精神已悄然完成代际传递。创作的诗歌《突围》在《孝感日报》发表,更让红色文化突破地域限制。
图为中心广场纪念墙 供图 黄三思
实践成果的转化更具现实意义。形成的《乡村振兴建议书》不仅列出危房改造时间表,更提出"太阳能补充+分阶段改造"的电网优化方案。政校合作建立的"红色文化教育基地",首期电商培训就帮助村民开通线上农产品销售渠道。这些看得见的改变,让镇党委书记感慨:"青年学子带来的不仅是调研数据,更是推动老区发展的新动能。"
图为红色文化教育相关文创 供图 黄三思
返程列车上,队员翻看着实践照片,刘大姐家新贴的瓷砖在阳光下泛着光。这个夏天,大学生们用脚步丈量老区发展,用专业服务乡村振兴,更在革命精神的滋养中完成了一次青春的突围。正如他们在文化墙上写下的那句话:"最好的传承,是让红色基因在奋斗中永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