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新闻网,大学生新闻发布平台
大学生新闻网

青春力量扎根乡土 山科大实践团西昌书写振兴答卷

15天深耕实践,千余群众收获实惠
      2025年8月1日至8月15日,山东科技大学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院“乡梓智援团”在四川西昌开展暑期“三下乡”活动。团队聚焦产业、文化、健康三大领域,通过15天的实地实践,完成12项任务,形成2份调研报告,开展6场惠民服务,惠及千余人次,以科技赋能和文化传承为乡村振兴注入青春动能。
科技赋能产业:从田间到车间的升级之路
       在太和镇蔬菜种植合作社,实践团针对马铃薯种植的“靠天吃饭”难题,运用农业物联网技术提出“温光水肥一体化”管理方案,协助建立作物生长数据库。针对农产品附加值低问题,团队设计“高原阳光”系列包装,搭建微信小程序销售平台,推动合作社线上订单突破300单,同比增长40%。
安宁镇农产品加工厂的番茄深加工车间里,队员们通过工业工程知识优化生产流程,设计“蒸汽循环利用”改造方案,帮助企业年省电费超2万元。团队还开展“智慧农业”培训,用模拟沙盘演示种植优化算法,让农户掌握科学种植逻辑,实现从“会种地”到“种得好”的转变。
文化传承创新:非遗技艺与红色基因共延续
       琅环镇非遗工坊内,实践团成员跟随彝族传承人学习查尔瓦编织技艺,用镜头记录制作过程,剪辑成《指尖上的传承》微纪录片。团队完成8位传承人访谈,整理3万余字技艺笔记,并设计“彝绣纹样”文创胶带,在乡村振兴集市热销,为非遗传承开辟市场化路径。
       礼州镇红军村史馆中,经过系统培训的实践团成员化身讲解员,用年轻化语言讲述长征故事,设计“重走长征路”互动游戏。累计完成56场讲解服务,覆盖800余人,获评“礼州镇红色文化传播优秀志愿团队”,让红色基因在青春讲述中焕发活力。
健康服务惠民:小细节里的民生关怀
       黄联关村卫生室的“健康下乡”活动中,队员们发现老人用药难题后,连夜设计彝汉双语“星期药盒”,用颜色标注早中晚剂量。团队为行动不便老人提供上门服务,走遍12个自然村。在“健康生活赶场天”活动中,通过情景剧、漫画手册普及健康知识,设计互动问答游戏提升村民参与度。
       针对乡村卫生环境问题,团队形成《黄联关村垃圾处理优化方案》,推动村里新增6个分类垃圾桶,建立“户集、村收、镇运”清运机制,让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青春答卷:把论文写在乡村大地上
       “从设计的药盒被老人珍藏,到农户说‘大学生的办法管用’,我们真切感受到知识的力量。”实践团在总结中写道。15天里,队员们从技术改造到文化记录,从红色讲解到健康服务,用实际行动践行“扎根基层”的承诺。
目前,团队已与当地签订长期合作协议,将推动“星期药盒”批量生产,建立非遗数字档案库。此次实践既是落实“三下乡”政策的具体行动,更是青年学子服务国家战略的生动实践,让青春之花在乡村振兴的沃土上绚丽绽放。
    来源:作者
    发布时间:2025-08-15    阅读:
    扫一扫 分享悦读
三下乡推荐
三下乡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