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增强青少年水资源保护意识,8月15日,广西师范大学青年志愿者协会“河流卫士”团队成员来到了江阴—靖江工业园区,开展“污水‘变形记’——解密净化的科学密码”科普实验活动。活动中,志愿者们化身“科普讲师”,借助直观的图片和详实的数据,以浅显易懂的语言向孩子们讲解了全球水资源分布现状及我国面临的水资源短缺问题。通过从宏观视角到身边案例的层层剖析,复杂的科学知识被转化为趣味盎然的科普内容。现场孩子们聚精会神,专注聆听,在互动中逐渐建立起对水资源稀缺性的深刻认知。
在理论讲解结束后,一场趣味十足的污水净化实验也随之展开,孩子们在志愿者的指导下亲手操作,探索污水变清水的科学奥秘。活动现场,志愿者们利用提前准备的污水样本、活性炭、过滤棉、烧杯等实验器材,向孩子们演示了完整的污水净化过程。志愿者一边操作,一边用生动的语言解释科学原理:“活性炭就像一个‘超级吸尘器’,能吸附水中的杂质和异味;过滤棉则像一张‘筛子’,可以拦截细小的颗粒……”形象的比喻让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对净水技术产生了浓厚兴趣。演示结束后,孩子们分组进行实验操作,亲自动手完成过滤、吸附等步骤,亲眼见证浑浊的污水逐渐变得清澈。在志愿者的耐心指导下,孩子们不仅掌握了实验技巧,更深刻理解了水资源净化的科学原理和环保意义。
“我们要节约用水,不乱扔垃圾,保护河流!”在活动最后的互动环节,孩子们用稚嫩而坚定的声音,踊跃回答志愿者提出的河流保护相关问题。他们真挚的回答不仅展现了学习成果,更让团队成员倍感欣慰,成为对活动成效的最佳肯定。“河流卫士”团队成员始终希望通过‘看得见、摸得着’的科普形式,在孩子们心中播撒绿色种子。此次活动不仅传递了环保理念,更激发了青少年的社会责任感。广西师范大学“河流卫士”团队将持续开展此类科普教育,推动水资源保护意识深入人心,为生态文明建设贡献力量。
(广西师范大学“河流卫士”团队 文/廖欣涌 陈欣淇 丘彩灵 图/王旭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