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新闻网,大学生新闻发布平台
大学生新闻网

东林学子三下乡——治河复湿保生态,青春担当护黄河

    来源:东北林业大学“豫水青山调研小队”
    发布时间:2025-09-01    阅读:
东林学子三下乡——治河复湿保生态,青春担当护黄河
指导老师
黄旭
团队成员
李婉彤 工管24-04班
李泽铭 工管24-04班
李佳擎 工管24-04班
王一帆 工管24-01班
李萌   化学24-01班
罗乐   工管24-04班
宁静一 工管24-04班
为领悟水生态修复、黄河治理与湿地保护的关键意义,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与发展共进,2025年7月31日,东北林业大学“豫水青山调研小队”走进郑州市污水处理中心及黄河湿地公园,开展生态调研、水质采样与湿地功能勘察。实践队此行矢志:深化水生态、黄河治理与湿地保护价值认知,探寻护卫母亲河的可行路径。
一.污水处理厂的“净化之旅”
豫水青山调研小队首站探访郑州市马头岗水务分公司污水处理厂,在工作人员引领下,全程见证污水蜕变为清流的神奇历程。预处理区,粗格栅如忠诚卫士筑起“第一道防线”,精准拦截塑料袋、树枝等大块杂物;升泵房则通过提升水位,为后续处理输送动力。核心处理区的生化池内,棕褐色混合液不停翻滚,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正高效分解有机物;二沉池里,上层澄清污水与下层沉淀污泥界限分明,完美完成泥水分离。走进水质检测实验室中,COD、氨氮等指标的检测流程直观展示了这些数据作为水质安全“守护者”的关键作用,让队员们深切体会到污水处理工程的系统性与严谨性。
 
图一 工作人员为成员们介绍污水处理装置
 
图二 小队成员参观污水处理生化池
 
图三 成员参观体验水质检测工作
二.黄河博物馆的“文明溯源”
次日,豫水青山调研小队走进郑州黄河博物馆,在泛黄的史料与立体展陈中,开启一场探寻黄河 “前世今生” 的文明溯源之旅。源流展厅内,巨大的流域沙盘如微缩山河,清晰勾勒出黄河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北麓到山东垦利入海口的万里征程,玻璃展柜里不同河段的泥沙样本静静陈列,细腻的粉沙与粗砺的卵石形成鲜明对比,直观揭示了 “地上悬河” 因泥沙淤积逐年抬升的自然逻辑。​防洪堤岸的加固技术、调水调沙的动态演示屏,生动展现当代人 “以水控沙、以沙治水” 的治河智慧,让队员们读懂了 “黄河宁,天下平” 的深层内涵。​
 

图四、图五小队成员参观治黄历史图鉴
生态展厅里,退耕还林前后的对比图尤为震撼:曾经的黄土高坡沙地,如今已被郁郁林海覆盖;湿地复原展区的实时影像中,成群候鸟掠过水面,翅尖激起的涟漪见证着生态保护的实效。队员们随机采访时发现,游客们谈及黄河保护时眼神发亮,不少人提出希望能有更多通俗的科普读物与互动展项,让黄河故事走进寻常生活。
 
图六 队员进行问卷调查
三.湿地公园的“自然修复”
实践最后一站,小队走进湿地公园,感受自然水体的自我修复之力。漫步栈道,澄澈水面倒映着芦苇与飞鸟,构成生机盎然的画卷。队员们观察到,湿地通过水生植物吸附、微生物降解等自然过程净化水质,与污水处理厂的人工净化、黄河的系统治理形成呼应,共同构成“天然—人工”协同的水生态保护体系,这里的一草一木都在诉说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故事。
 
图七 小队成员对湿地生物类型进行统计
 
图八 小队成员了解治水历程
四.护水之道的深层启示
三天实践中,从人工净化的精密流程到黄河文明的历史纵深,再到湿地生态的自然法则,队员们对水生态保护的认知从书本走向实地。他们深刻体会到,污水处理是守护水质的“底线工程”,黄河治理是维系流域生态的“骨架支撑”,湿地是水体自我修复的“天然屏障”,三者环环相扣,共同守护着水的生命脉络。作为青年学子,不仅要读懂“护水密码”,更要成为水知识的传播者,将专业细节转化为大众科普,让更多人了解护水不易;同时以行动践行担当,用对生态的敬畏与坚守,守护每一条河流的清澈,让水域持续滋养文明。
 
文字:罗乐、宁静一
图片:李佳擎
 
三下乡推荐
  • 扫一扫 分享悦读 ➤
  • 扫码可以分享到微信 qq朋友圈
三下乡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