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思政课”搬进社区!滁州学院人工智能学院“三下乡”活动让思想落地生花
以行践学,让思想在社区落地生根。
“以前总在课本里学习总书记的思想,这次亲手清理社区垃圾、和居民聊环境变化,才真正懂了‘改善民生、建设美好家园’不是一句口号。”实践团队成员冯舒畅在调研日志里写道。活动以“行走的思政课”为核心,前期通过成立策划小组、对接社区场地、招募志愿者、制作150份环保宣传册,为实践筑牢基础。活动期间,团队提前1小时布置场地,划分签到区、任务领取点与成果展示区,成员们以小组为单位,重点清理社区楼道杂物、公共区域垃圾等卫生死角,不放过墙角、绿化带等易被忽视的区域。过程中,专人跟拍记录实践瞬间,“环保小标兵”评选环节更激发了大家的参与热情,原本散落垃圾的花坛、堆积杂物的楼道,经过两天集中清理变得整洁有序。“看到孩子们顶着太阳捡垃圾,还帮我们把楼道里的旧家具搬下楼,社区环境亮堂多了!”水岸帝景社区居民王阿姨笑着说。团队还同步开展调研,收集居民对社区卫生管理的意见,为后续提出整改建议积累一手资料。
知行合一,用行动绘就实践答卷。
7天实践中,团队不仅聚焦“环境美”,更着力推动“治理优”。针对清理过程中发现的垃圾分类设施不足、卫生巡查不及时等问题,成员们结合社区实际,提出“增设分类垃圾桶”“建立居民-志愿者联合巡查制度”等建议,已被社区采纳并纳入后续治理计划。同时,团队对接环卫部门,落实垃圾清运车辆与分类回收点,为社区卫生管理建立长效保障。“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的理念,也在实践中融入每位成员心中。负责数据整理的曹俊亮说:“每天结束后整理垃圾清运量、居民反馈数据,看着数字变化、社区变美,真切感受到劳动能解决真问题,这种成就感比任何奖励都珍贵。”活动收尾时,团队为优胜小组颁发证书,收集成员反馈,并在3日内完成图文总结,通过官方渠道分享实践成果,让更多人看到青年学子的社会担当。
初心如磐,让青春与时代同向同行。
“这次实践不是终点,而是我们践行初心的起点。”团队指导老师童志扬表示,滁州学院人工智能学院始终坚持“立德树人”,通过“三下乡”活动,让学生走出校园、走进基层,在服务民生中深化思想认知、增强责任意识。
据了解,水岸帝景社区是滁州学院已建社会实践基地,此次活动进一步深化了校地合作。实践结束后,团队成员纷纷表示,将把实践中收获的责任感、行动力带回校园,未来继续参与社区服务、环保宣传等活动,以青年之力助力社区治理,让青春在为人民服务的实践中绽放光彩。
三下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