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23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冶金工程学院护航成长与爱“童”行安康分团的6名志愿者,在安康市旬阳市白柳镇爱心驿站托管中心开展公益实践活动。活动面向当地20余名儿童,通过民族服装绘画艺术课堂与“玩出来的专注力”思维训练两大环节,为孩子们带来一场融合传统文化浸润与多元能力培养的成长体验。
“民族服饰件件美”:彩笔勾勒文化脉络
志愿者以“民族服饰件件美”为主题,通过图文展板与实物模型,生动讲解汉族汉服的飘逸洒脱、藏族藏袍的厚重质朴、朝鲜族短衣长裙的雅致灵动等民族服饰特点。在“我心中的民族盛装”绘画环节,孩子们手握彩笔,在画纸上展开想象:有的为蒙古族长袍添上蓝白相间的祥云纹样,有的给维吾尔族花帽点缀金色月牙图案,还有的用渐变色描绘苗族银饰的璀璨光泽。志愿者穿梭于课桌间,指导孩子们运用色彩对比与线条疏密表现服饰质感,同时讲述每种服饰背后的民俗故事,如苗族蜡染的图腾寓意、傣族筒裙的泼水节文化渊源。当一幅幅充满童趣的民族服饰画作完成时,孩子们不仅掌握了基础绘画技巧,更在艺术创作中加深了对中华民族多元文化的认知与认同。
“玩出来的专注力”:游戏激活思维引擎
为提升孩子们的专注力与反应能力,志愿者设计“成语接龙大挑战”“图形记忆迷宫”等趣味环节。在成语接龙中,志愿者以“山清水秀”为开头,孩子们迅速接出“秀外慧中”“中流砥柱”等词汇,接龙链条不断延伸至20余词,现场不时爆发出欢呼与掌声。“图形记忆迷宫”环节则考验瞬时记忆力:志愿者展示包含12种几何图形的卡片30秒,孩子们需在白纸上还原图形位置与颜色。起初,部分儿童因紧张而漏画或错序,志愿者通过“分组互助记忆法”引导他们将图形归类联想,成功率逐步提升。活动尾声,志愿者为表现优异的儿童颁发“思维小达人”贴纸,鼓励他们将游戏中锻炼的专注力运用到日常学习中。
此次实践活动中,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冶金工程学院志愿者以艺术与益智游戏为载体,为留守儿童搭建了充满趣味与深度的成长平台。民族服装绘画让传统文化以可视化的方式滋养心灵,专注力游戏则通过科学设计的互动环节提升认知能力。志愿者们用耐心与创意,让孩子们在欢乐中感受艺术之美、体验思维之趣,既丰富了乡村儿童的暑期生活,也展现了当代青年服务社会的责任担当。这场充满人文温度的实践活动,如同种下一颗种子,在孩子们心中孕育对文化的热爱与对知识的渴望,更为乡村教育的多元化发展注入了青春力量。
来稿团队: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冶金工程学院护航成长与爱“童”行安康分团
写稿人:大数据2302黄宇彦13822479828
摄影作者:社体2201陈湘怡1531554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