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积极响应广东省“百千万工程”部署及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工作要求,岭南师范学院萌芽社会实践队(下称“萌芽实践队”)赴湛江市雷州市调风镇东平村东平小学,开展以“践行二十大,用爱萌新芽,筑梦在东平”为主题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8月21日下午,萌芽实践队聚焦前沿科技普及,面向该校学生开设“智绘梦想,AI同行”人工智能科普课堂,为乡村儿童搭建接触科技前沿的桥梁,助力教育公平与乡村振兴。

(图为实践队员为学生讲解AI基础知识 黄宝欣摄)
课堂伊始,主讲人苏晓雯以通俗化语言系统阐释人工智能的核心概念与发展脉络。她从“什么是人工智能”这一基本问题切入,结合智能语音助手、人脸识别等生活实例,快速拉近学生与高科技领域的距离;通过提问互动,引导学生思考“人类与机器的差异”“持续学习的必要性”等问题,逐步揭示人类智能的独特性与不可替代性,有效激发学生求知欲与主动探索精神,并且她还强调持续学习不仅是个人成长的必需,更是适应未来社会的基本能力。
此外,苏晓雯还从教育公平视角阐述义务教育的重要意义。她讲述“海上游牧民族”巴瑶族的故事——该族群儿童无国籍、几乎无法接受正规教育,面临生活困顿与信息闭塞的困境;而东平小学学生虽身处乡村,却能在明亮教室中享有受教育的权利与机会。鲜明对比的真实案例,让在场学生深刻触动,深化了他们对“知识改变命运”的理解。
课程核心环节围绕“AI深度融入生活背景下的信息辨别与工具规范使用”展开。苏晓雯创新设计“人机绘画大挑战”互动环节,准备了9组AI生成画作与人类艺术家原创作品的对比素材,鼓励学生观察猜测作品来源。揭晓答案时,多数学生惊讶地发现难以准确区分两类作品——AI绘画在细节、色彩与构图上已呈现高度逼真的水准。这一环节不仅让学生直观感受人工智能的先进与复杂,更引发深层思考:在AI“创作”的时代,人类创造力与判断力该如何定位?

(图为学生积极参与“人机绘画大挑战”互动环节 黄宝欣摄)
随后,萌芽实践队播放“AI换脸诈骗”主题警示教育片。视频通过真实案例还原不法分子利用AI技术实施诈骗的过程,生动展现技术滥用可能引发的财产安全与隐私风险。学生专注观看,在后续讨论中,积极分享自身或身边人遭遇网络诈骗的经历,进一步强化“科技使用需同步提升安全意识、辨别信息真伪”的认知。
课堂尾声,苏晓雯系统总结AI工具规范使用原则,提出“不过度依赖AI”“清晰明确提问”“依实际需求选工具”等实用建议,并寄语:人工智能是学习的助手、生活的工具,而非思考的替代。应以AI的学习逻辑为镜,始终保持好奇、坚持学习、勇敢突破,做科技的主人、未来的创造者。
此次人工智能科普课堂,是萌芽实践队落实国家“提升全民科学素养”战略、助力乡村教育振兴的扎实实践。队员不仅为乡村儿童带去前沿知识,更在其心中播下“善用科技、崇尚学习、敬畏创新”的种子。
据悉,萌芽实践队将以此次AI科普课堂为起点,在东平村持续开展多主题社会实践与服务活动。队伍计划结合乡村儿童实际需求,推出信息技术启蒙系列课程、阅读推广活动及心理支持服务,切实以青年力量赋能乡村教育,助力儿童全面发展。
未来,萌芽实践队将进一步完善课程内容、创新活动形式,依托学校师资与技术资源构建可持续乡村教育帮扶机制,以实际行动践行“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青春誓言,为推动教育均衡发展、实现乡村文化振兴注入更多青春动能。
(通讯员曹婷 方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