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理工大学:探访赛诺斯达公司,洞察救生设备市场
为深入了解救生设备产业现状,把握市场动态与技术短板,安徽理工大学安全科学与工程学院“智”驭波涛——水域安全防护装置调研团于6月27日前往阜阳市临泉县,走进赛诺斯达体育用品有限公司开展实践活动,通过参观产品、考察车间、访谈企业负责人等环节,为装备优化提供产业视角。


图为团队成员参观设备 摄:薛创
观摩产品陈列,了解主流市场
抵达企业后,工作人员首先引导团队参观产品展示区。展区内集中陈列了公司核心产品,涵盖专业潜水服与各类救生器材。工作人员介绍,现有产品虽能满足基础防护需求,但在功能集成上存在局限——如传统救生手环依赖手动触发,充气响应时间需3-5秒,且缺乏生理参数监测功能,与团队研发的"智"驭波涛装置的多模块协同设计形成鲜明对比。


图为厂长向团队成员介绍生产工艺 摄:薛创
深入生产车间,考察制造工艺与流程
随后团队进入生产车间实地调研。车间按工序划分为面料裁剪、部件缝制、装置组装及性能检测四大区域。车间负责人坦言,当前生产线以标准化量产为主,针对极端环境的定制化工艺(如低温水域的材料耐寒性处理)仍需技术突破。


图为团队成员与厂长访谈 摄:张军梦
访谈企业负责人,剖析市场格局与设备优劣
在与厂长的深度访谈中,团队重点了解了救生设备市场现状及各类产品的技术特点。厂长指出,当前市场呈现两极分化态势:低端市场以传统救生衣为主,价格区间20-100元,虽价格低廉但材质耐用性差,经50次以上使用后易出现缝线撕裂;中高端产品虽集成定位、报警功能,但存在定位误差大续航时间短的明显技术瓶颈,难以满足远洋作业需求。
此次实践通过直面产业一线,系统掌握了救生设备的生产现状与市场短板;结合企业对行业趋势的判断,进一步明晰了"智"驭波涛装置在快速响应、多模块协同等方面的技术优势与应用场景。后续团队将整合调研成果,针对性优化产品设计,推动技术创新与市场需求精准对接。
通讯员:陈靖怡、张雪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