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乡村振兴战略纵深推进、农文旅深度融合催生乡村发展新业态的时代浪潮中,探索"农耕文化赋能、生态旅游驱动、产业创新引领"的三维融合模式,成为安徽区域发展的关键命题。2025年7月17日,安徽财经大学会计学院的浮云游子团队深入蚌埠市蚌山区燕山乡定庵村,对耘耕生态农场展开全链条调研,通过实地考察生产流程、访谈新型职业农民、分析市场运营数据,系统梳理"农业+文旅+文创"融合发展的实践路径,为乡村产业转型升级提供青春方案。
认领菜园:种出田园振兴梦
“耘耕生态农场的实践,为皖北乃至全国乡村旅游提供了宝贵经验。”调研组负责人总结道,其核心在于三方面突破:以科技提效,用智能技术让传统农业“活”起来;以文化铸魂,让乡村场景承载情感与记忆;以产业富民,通过利益联结让发展成果扎根乡土。
图为家庭认领菜园的种植状况。梁柯摄
“这方40平方米的菜园,既能种出时令蔬菜,更能种出城里人的田园梦。”耘耕生态农场负责人指着一片划分整齐的“迷你菜园”介绍道。作为农场的核心项目,一亩田认领自推出以来便备受青睐:市民可根据需求认领40-100平方米土地,选择自耕自种、半托管或全托管模式,年租金从980元至2980元不等。配套的专业农艺师团队不仅提供土壤检测、良种推荐等科学指导,还引入智能灌溉系统与物联网监测设备,通过手机APP实时推送作物生长数据,让都市农夫即便身在城区,也能远程掌握菜园动态。
截至2025年7月,已有63户家庭加入认领行列,其中90%为城市双职工家庭。“周末带孩子来除草、摘菜,既能远离电子屏幕,又能让他知道饭从何来,这比任何科普课都生动。”这句来自蚌埠市区的家长王女士的话,道出了项目走红的关键——科技加持下的农耕体验,精准击中了现代家庭对自然教育的需求。
跨界融合:从产品到体验的转变
从卖农产品到卖体验,耘耕生态农场的跨界融合之路充满巧思。调研团队发现,农场以“野趣+亲子”为核心,构建了多层次消费场景。
图为队员对负责人进行访谈。梁柯摄
土灶野炊区,2025年“五一”全新开放的烟火体验区,20余个传统土灶沿池塘而建。游客可自带食材,或就地采购农场新鲜蔬果,亲手生火、烹饪。柴火噼啪声中,炖鸡的香气与孩童捡柴的欢笑声交织,成为城市人寻觅的乡愁符号。毗邻的垂钓区则投放了鲫鱼、草鱼等鱼类,饭后挥竿垂钓,尽享田园闲趣。
萌宠互动乐园,2025年新升级的萌宠区成为爆款打卡点。仿真地洞供孩童与兔子捉迷藏,松鼠、矮种马、小香猪等萌宠温顺亲人。每日三场的动物喂养课堂上,孩子们在饲养员指导下投喂专属饲料,观察动物习性,亲子协作完成的喂养任务卡还可兑换农场自产的无公害蔬菜,让互动更具成就感。
乡村振兴:新路越走越宽
通过实地走访、数据梳理与多方访谈,团队深刻揭示了这座农场以“科技赋能生产、文化激活场景、产业反哺乡村”为核心的发展密码,其创新实践不仅让乡村资源焕发新生,更成为皖北农文旅融合的标杆样本,一条“农文旅融合”的乡村振兴新路正越走越宽。
此次调研不仅为学术研究积累了鲜活案例,更让团队成员的深刻体会到:乡村振兴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在一方田垄、一间土灶、一次欢笑中,实实在在发生的改变。未来,浮云游子团队将继续以脚步丈量乡土,用文旅经济赋能发展,让青春在乡村振兴的火热实践中绽放光芒。
图为浮云游子团队与农场负责人合照。梁柯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