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新闻网,大学生新闻发布平台
大学生新闻网

乡音铸琴魂:张银霞的苏北琴书“守艺”路

近日,南京财经大学“古运新声”大运河口述史暑期社会实践团队来到宿迁市宿城区文化馆,拜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苏北琴书的传承人张银霞。
练功房里张银霞老师全神贯注地投入于表演,一手击琴,一手打板,唱腔如金玉相击,清亮悠扬穿透燥热空气。“古运新声”团队的年轻学子围在她身旁,屏息凝神,被这声音攫住心神。张银霞老师的一句“到临死那一天,只要还能张嘴,我能唱一句再走就最高兴了”,像一颗投入水中的石子,在年轻的心湖漾开涟漪——何谓“非遗传承”?眼前这近乎生命本能的执着,或许就是答案。
 
一诺千金:从病榻前到聚光灯下
1948年生于宿迁琴书世家,张银霞的艺术生命始于父亲病榻前的一诺。13岁那年,父亲重病卧床,期许的目光落在她身上。“一定会把苏北琴书唱好传承好”,这稚嫩誓言,成了她一生的路标。
这样带着宿迁特有腔调的唱词,不止为谋生,更承载着对父爱的回响与对艺术的赤诚。这份少年承诺,历经七十载风雨,早已从血脉责任升华为文化使命——她门下弟子遍及苏皖等地,更有南师大学子与登上央视舞台的新秀。
 
心火不熄:曲艺之乡的星光与传承之光
2017年,宿城区申报“中国曲艺之乡”的关键时刻,她的丈夫骤然病倒。病榻前,张银霞紧握丈夫的手:“你别小看我,你没完成的事,我一定要完成……你牵挂的是苏北琴书,苏北大鼓,只要我有一口气,就会把这个事业撑下去。”翌年,宿城区成功获评“中国曲艺之乡”。这份荣光,化作了她对丈夫无声的告慰。
丈夫离世后,她将未熄的心火投向更远的未来。2017年,在她的积极努力下,苏北琴书进校园活动火热开展,面对讲台下清澈好奇的眼眸,她郑重承诺:“只要你们想学、愿意学,我定会毫无保留,把我毕生所学倾囊相授。”八年耕耘,300多名学生在她悉心指导下登台绽放,国家级、省级少儿曲艺展演的“优秀节目”奖状是对她最温暖的回报。
 
方言的根脉:在普通话浪潮中守护故乡的声音
在推广普通话的环境下,方言传承日渐断层,但张银霞老师始终坚守着方言的文化底线。带着苏北平原泥土气的宿迁方言是琴书不可剥离的肌理,是当地百姓情感共鸣的密码,是流淌在旋律里的“苏北基因”。
“去中央电视台演出时,朱迅也问我能不能说普通话,为什么只说方言?’我答:一来,我从小学艺,基本没正经上过学,普通话确实不会;二来,这琴书的魂,就在这宿迁话里!苏北琴书不能没有宿迁的特色。”张银霞谈及方言,语气斩钉截铁,眼神灼灼。她深知方言式微的危机,面对自己的学生,她一句句地教授着淳朴的方言,一点点纠正他们的发音,让纯正的乡音在年轻一代舌尖上复活,力求技艺最正宗。
“小学生用普通话唱一些正能量段子无妨,是推广,”她对着实践团队的队员解释道,“但成年人唱的,真正的苏北琴书,必须用方言!一个是方言是苏北琴书重要的一部分,还有一个呢是不用方言老年人就听不懂了,那就脱离了民众喜闻乐见的行列。”
 
求新与守正:当传统琴声的融会贯通
张银霞并非墨守成规者。她将黄梅戏的婉转、淮海戏的泼辣、京剧的程式化身段,巧妙地融入琴书表演,创造出令人耳目一新的舞台效果。1986年江苏省戏剧大赛上,她凭借大胆创新一举夺魁,将原本站定说唱的琴书,改为全场演绎式,赋予了更丰富的戏剧表现力。“戏唱的要热闹,要紧凑,要吸引人,”她讲解道,同时配合着戏曲演员特有的灵动眼神和手势,“比如戏里说要过一座山,那我就要唱出山这里有树,那里有鸟,我是怎么过的,这才精彩,有新鲜感”。
当然,对传统的改革创新不会一帆风顺。“我姐姐就说我,这不对,”她回忆到,“但我还是坚持改了,后来领导和观众都特别喜欢,看到他们的神情,听到他们的掌声,我就知道我改对了。从此以后各种传统的戏都开始改了。”
在技术革新的浪潮下,张银霞老师也曾录制唱片、制作磁带、出版CD,然而面对当下短视频热潮,她却异常清醒。“直播表演打赏,那是为了金钱,不是艺术。与其对着个手机屏幕唱,不如好好教学生唱好、练好。”
 
乡音作弦,生命为歌
当采访结束,南京财经大学“古运新声”暑期社会实践团队的队员们带走的远不止于素材。张银霞立于琴前的身影,如同宿迁大地上坚韧的老树,其以生命丈量文化传承的步履,让年轻的心灵真切触摸到非遗血脉的搏动。她一生许下的四个承诺——对父亲、对丈夫、对观众、对青少年——如同四根坚实的支柱,支撑着苏北琴书穿越半个多世纪的风雨。如今,这铮铮琴音依然回响于苏北大地的街巷阡陌与校园课堂。在一位七旬老人近乎燃烧生命的坚守中,在青年学子寻声而至的接力里,一支永不熄灭的文化薪火正完成着庄重的传递,照亮着非遗传承的漫漫长路。
    来源:南京财经大学“古运新声”暑期社会实践团队
    发布时间:2025-08-26    阅读:
三下乡推荐
  • 探脉牟乡振兴,青春解码四兴
  • 来自郑州大学商学院的程靖祎、张子茹、高可欣、张海燕、王科淞、杨万里、李尧和胡锦捷组成的“乡韵小分队”于2025年7月7日奔赴郑州中牟
  • 08-26 关注:175
  • 【三下乡】岐黄薪火,非遗焕新
  • 承岐黄之术,集非遗大成。非遗中医药调研实践团立足时代发展,紧扣合肥市高质量发展契机,匠心打造以文化遗产传承为内核的中医康养旅游
  • 08-26 关注:8
  • 扫一扫 分享悦读 ➤
  • 扫码可以分享到微信 qq朋友圈
三下乡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