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助力实现我国“双碳”战略目标,在水资源管理过程中兼顾水资源合理利用与碳排放控制,以达到水库综合效益最优化,实现可持续发展,促进生态环境改善,西安理工大学水利水电学院“碳”为观“水”暑期社会实践队于2025年暑期前往浐灞、李家河等地区,以“从防洪发电优先到水碳协同治理:如何在供水与固碳间找到最优解”为主题拉开了本次暑期社会实践的帷幕。
一.聚智开座谈,筹谋先到位
在全球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推进“双碳”目标的大背景下,水碳调度作为水资源管理与碳减排协同的关键领域,受到了广泛关注。为深入探讨水碳调度的科学内涵、实践路径与创新发展,带队老师组织召开了十余次关于水碳调度的座谈会,传授同学们有关水碳调度的理论知识,为实践做好了充足的准备。
除了带队指导老师的悉心指导和缜密安排,“碳”为观“水”实践队队员们为确保实践任务稳步推进,广泛搜集国内外水碳调度研究资料,围绕实践中的技术需求反复打磨程序,调试代码逻辑,优化运行流程,用严谨的前期筹备为实践的顺利开展筑牢根基。
二.潭治深探究,民生细访察
前期准备工作扎实落定后,正式的实践调研便有序拉开序幕。首先“碳”为观“水”实践队来到了见证生态蝶变的桃花潭。
曾经,浐河在城市发展的浪潮中饱受污染困扰,河水混浊不堪,生态环境岌岌可危。然而,自2004年浐灞生态区成立后,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治理举措逐步展开。我们明确此次实践的目标是全面记录桃花潭区域在浐河综合治理后的生态、景观以及民生改善等方面的成果。
为了深入了解治理过程,我们采访调研了生活在桃花潭附近的居民们。通过居民们热心的回答,我们全面地了解到浐河综合治理工程在桃花潭区域取得的丰硕成果。昔日的环境短板化作了今日的生态亮点,治理成效在每一处细节中尽显质感。
三.浐灞湿地行,水文深调研
深知在城市生态系统中,浐河与灞河作为西安的重要水系,影响着当下城市的发展与生态平衡,次日,我们来到了浐灞湿地,深入了解这两条河流的干流概况及水文特征。
结合实地观察的河道形态和周边地形地貌信息,我们实地测量浐河与灞河的水文数据,包括水位、流速、流量;观察河流的走向、河道形态,进一步探讨发现上游地势起伏大,导致水流速度快,而下游地势平坦,使得河道变宽,水流速度减缓。在浐灞湿地上,水脉交织凝聚了生态之韵,使城水共生尽显和谐之美。
四.研学李家河,探寻水碳行
在老师的指导和组织下,团队有幸前往李家河水库管理有限公司开展了为期一周的实践调研,其目的是在水资源管理过程中,兼顾水资源合理利用与碳排放控制,以实现可持续发展,增加水库的综合效益。
李家河水库管理有限公司水源部的部长热情接应大家,不仅组织开展座谈会使大家全面了解水库概况,还带领我们来到了李家河水库。李家河水库青山环抱,水清岸绿,在部长和学姐的细致讲解下,我们了解到“平湖出辋川,清流济古城”,李家河水库不仅风景如画,还承担着重要的供水作用。它似一位默默奉献的守护者,每天为西安市数百万居民提供着清澈甘甜的饮用水,滋润着一方水土,养育着一方人民。
在西安市李家河水库管理有限公司的专业人员帮助下,大家测量水库曲线变化,水库面积,分析碳中和与水碳调度的联系,观察并研究水库水位退水涨水等与植被的关系,为了监测水库的碳循环过程,我们在不同水层采集水样,分析固碳效益对综合效益的影响,运用动态规划程序,在防洪、发电、供水效益的基础上,加上固碳效益,将水库综合效益达到最大化。
“辋川引水李家河,蓝田境内库一座。双曲拱坝省首个,垂直坝高百米多。库容半亿水清澈,西安东部能解渴”。水库的建设不仅改变着区域的水文格局,更深刻影响着周边居民的生活与环境。为了解李家河水库建成前后居民生活中的固碳行为及周边环境的变迁,我们实践团队走进李家河库区周边居民区域,开展了一场深入的采访调研活动。
在与居民的交流中,我们发现居民的固碳意识虽未上升到理论层面,但生活习惯的改变却在潜移默化中发挥着固碳作用。除了种植树木、使用清洁能源,不少家庭还养成了垃圾分类的习惯,减少了垃圾焚烧带来的碳排放,这些都成为居民生活中“隐形”的固碳行为,形成了“生态变好—生活改善—主动护生态”的良性循环。
五.终章收束际,感悟问心间
随着实践活动的帷幕缓缓落下,我们再次回归实践基地,进行数据的最终整理与汇总。通过实践过程中卫星遥感影像及无人机等的加持下,我们更加通透地获取了水库面积相关数据,并通过Python和MATLAB等程序成功地对水库防洪、供水、发电以及固碳等效益进行了建模分析。
在整个实践过程中,团队成员始终相互支持、相互鼓励,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共同为实现“碳中和、碳达峰”,为推动我国现代化进程、保障国家水资源安全、促进生态文明建设作出积极贡献。大家意识到自己的工作不仅是为了完成一项任务,更是为了保护环境、推动社会的进步。此次暑期社会实践成为了团队成员成长道路上的重要里程碑,为未来的学习和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也为继续投身于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作为新时代的中国青年人,我们深知身上肩负的使命和责任。“青春总是同梦想相伴,百年恰是风华正茂”。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的寄语,愿我们不负时代荣光,在实践中彰显青春力量,不断为促进可持续发展的社会现代化贡献自己的力量,助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