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传承非遗文化,赋能乡村振兴,7月4日至9日,安徽理工大学“鳞火传薪”实践队深入黄山市歙县瞻淇村,通过古建探访、非遗体验、红色研学等形式,探索文化传承与乡村发展新路径。
探访徽建瑰宝,感悟文化底蕴
在瞻淇村委原书记汪文华的引导下,实践队实地考察了汪裕寿宅、永馨堂、天心堂等保存完好的古宅。精美的石雕、木雕展现了古人的智慧与审美。在汪氏支祠,队员们深入了解了鱼灯文化中蕴含的“多子多福”等传统期许与深厚的宗祠传承渊源。团队还拜访了黄山瞻淇乡村发展有限公司,获悉该村正着力打造整村IP,并表达了利用专业特长为瞻淇村制作宣传片的意愿。
参观瞻淇村古建筑
体验非遗技艺,守护匠心薪火
队员们走进非遗传承人汪师傅家中,学习瞻淇鱼灯制作技艺。在师傅指导下,大家动手扎鱼骨架、糊棉纸、上色。一天半的沉浸式体验,让队员们深刻体会到纯手工制作的艰辛与传承面临的挑战,同时也为鱼灯精巧的可摆动结构所蕴含的古朴智慧所折服。
体验鱼灯制作
领略鱼灯魅力,见证光影传承
实践期间,队员们观赏了精彩的瞻淇鱼灯表演。每条鱼灯需两人默契配合(一人执头,一人执尾),表演分为“鲤鱼摆尾”“鱼腾千里”“如鱼得水”“鱼跃龙门”四段,动作流畅,寓意吉祥。队员们被传承人十几年如一日的坚守精神深深打动。
瞻淇鱼灯表演(摄影:实践队成员)
基于实地调研、采访和拍摄素材,实践队融合古宅魅力与现代审美,精心为瞻淇村制作了宣传视频。同时,团队积极参与瞻淇整村IP孵化及古宅绘图工作。实践队将做好总结并撰写调研报告,助力瞻淇鱼灯文化在新时代绽放璀璨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