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5日,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工业设计团队前往安徽西递与宏村开展了一次社会实践活动。此次活动旨在让团队成员通过对当地古建筑的参观、欣赏与临摹,以及对特色景观的描绘,提升艺术创作能力与审美素养。西递和宏村作为徽派建筑的典型代表,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优美的自然景观,为团队成员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
抵达西递后,古村的气息扑面而来。村口矗立的胡文光刺史坊,历经岁月洗礼仍保存完好,精美的石雕上花鸟鱼虫、人物故事栩栩如生,每一处细节都彰显着古代工匠的高超技艺。走进村内,黟县青石铺就的街巷蜿蜒曲折,踩在上面能感受到历史的厚重感。沿途古建筑多为木结构搭配砖墙维护,木雕、石雕、砖雕在门楣、窗棂、梁柱等处交相辉映,尽显徽派建筑的精巧。在瑞玉庭内,对仗工整的古联与建筑融为一体,队员们放慢脚步,或驻足观察建筑的布局与装饰细节,或拿出速写本勾勒轮廓,或用相机记录下值得借鉴的创作元素,为后续写生积累素材。
西递古建筑(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郑文淑摄)
为捕捉晨光中古建筑的独特韵味,不少队员早早便在敬爱堂、追慕堂等标志性建筑周边选好了写生位置。清晨的阳光穿过马头墙缝隙,在斑驳的粉墙上投下错落的光影,墙面因经年雨水冲刷与青苔覆盖,呈现出白、灰、淡绿交织的复杂色调。队员们支起画架,从确定建筑整体比例入手,细致雕琢斗拱、瓦当等构件的纹路,在调色盘上反复调试颜料,力求还原墙面的真实质感与光影层次,通过反复尝试与调整,逐步掌握了古建筑色彩的表现技巧。
在西递领略了古建筑魅力后,队员们前往30公里外的宏村。南湖如一面巨大的明镜,将岸边古民居、绿树与蓝天白云的倒影清晰收纳,画桥横跨湖面,桥下小船缓缓划过,搅碎满湖光影,构成一幅天然的水墨画。队员们分散在南湖周边,有的选取全景视角描绘湖光山色的开阔,有的聚焦画桥与小船的灵动姿态。面对湖水波光粼粼的效果表现,大家先是反复尝试涂抹,随后停下笔仔细观察——阳光照射下,湖水反光随波纹流动,近岸处偏浅蓝,湖心则带一丝靛青。队员们随之调整画法,或用扇形笔侧锋扫出流动感,或用白色颜料点出光斑,逐渐找到表现湖水光影的诀窍。
宏村景色(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赖静怡摄)
宏村月沼以半月形的独特形态成为另一处写生重点,周边环绕的古宅在水中形成晃动的倒影,虚实交织间颇具意境。队员们围绕月沼来回走动选取角度,考量如何在画面中平衡古宅的疏密布局与月沼的形态美。大家先在速写本上勾勒不同构图方案,对比后确定取舍——有的以某栋古宅为主体,用芭蕉树遮挡部分建筑形成层次;有的将月沼置于画面下方,突出“半月映古宅”的核心意境,通过实践摸索出符合场景特点的构图逻辑。
在宏村写生间隙,队员们还与当地村民交流互动。村民们热情地讲述宏村的发展变迁与民间传说,从“牛形村落”的布局由来,到月沼的修建历史,一个个故事让队员们对古村的理解更加深入。这些人文素材也被融入写生创作中,有的队员在描绘月沼时加入了浣纱、洗菜等生活场景,让画面在展现建筑与自然之美的同时,多了几分烟火气,更生动地呈现出宏村的人文魅力。
宏村写生展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郑文淑摄)
此次安徽西递与宏村的写生社会实践活动,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工业设计团队成员们提供了一次宝贵的学习机会。在西递,队员们深入了解了徽派建筑的风格特点与背后的历史文化内涵;在宏村,通过对南湖、月沼等景观的描绘,逐步提升了光影表现、构图设计等绘画技巧。与村民的交流则丰富了创作的人文视角,让大家在实地实践中积累了经验,为后续艺术创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老师为学生讲解写生要领(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吴文雨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