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新闻网,大学生新闻发布平台
大学生新闻网

河海大学“大河安澜”实践团赴豫开展黄河生态保护实践

    来源:“大河安澜”黄河生态文化发展寻迹与护河行动实践团
    发布时间:2025-09-02    阅读:
        2025年8月14日至22日,河海大学“大河安澜”黄河生态文化发展寻迹与护河行动实践团,赴河南郑州、开封两地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团队通过政村走访、实地勘察、文化溯源与校园宣讲等多元形式,将理论知识融入实践探索,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贡献青春智慧。
访政企听水利事,察工程见治理功
        8月15日,实践团走进开封市水利局,围绕水资源优化配置召开专题座谈会。工作人员借助沙盘模型,详细讲解当地灌区布局、水资源分配逻辑与运行现状,团队成员就引黄灌溉效率、生态补水策略等问题展开深入交流。同日,团队前往柳园口渠首闸河滩与黑岗口黄河文化广场,脚下是加固平整的堤坝,眼前是壮阔的河面,直观感受到黄河水利工程从“防洪减灾”到“生态惠民”的转型成果。
 
湿地观水库景,询民生集发展
        8月16日至17日,实践团深入自然场景,先后探访柳园口黄河湿地风景区与金明池调蓄水库。在柳园口湿地,成员们亲眼见证黄河“地上悬河”的壮阔与险峻,当地居民指着不远处的大坝公园介绍:“这坝既是防洪线,也是风景线!”;转至金明池调蓄水库,澄澈湖水倒映着岸边绿植,团队用镜头定格水鸟栖息的生态画面。顾书畅、顾紫瑶等五位成员与景区清洁人员攀谈,了解到水库日常保洁等精细化保护措施。
 
进学堂传护河识,入村落寻黄河魂
        8月18日,团队走进开封市五一路第一小学,用图文并茂的PPT、生动有趣的短视频,向同学们耐心讲述黄河“母亲河”的生态价值、水患历史与治理成就,让护河理念在孩童心中生根发芽。次日,实践团赶赴柳园口乡和尚庄,探寻黄河与村落共生的百年记忆。在村民焦万岭的指引下,团队站在黄河42号坝前注视1952年毛泽东主席视察“悬河”的旧址,纪念碑上“一定要把黄河治理好”的嘱托熠熠生辉。
 
览博物馆知脉络,听乡音话变迁路
        8月20日,实践团还走进郑州市黄河博物馆,在河道示意模型前追溯黄河下游变迁,于治黄照片墙前致敬历代治水先辈,从古朴的黄河号子录音、羊皮筏实物中,读懂黄河文化的厚重底蕴。在参观中,实践团成员收集多组水患与治理的历史照片,补充报告的二手资料。返回和尚庄后,团队与焦万岭、郭桂花等村民深入访谈,听他们讲述“搬离堤坝住新村”的民生变迁。同时,团队了解到村民们期待“规范黄河游览区经营,让生态资源变增收活水”,这一诉求也被认真记录进实践建议中。
 
        随着实践逐渐深入,“大河安澜”的意义愈发清晰。从水利局的政策解读到湿地的生态实景,从小学课堂的朗朗笑声到和尚庄的沧桑变迁,实践团成员深刻认识到——黄河治理是技术的考验,也是文化传承的使命,更是民生福祉的保障,要用实际行动践行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让青春力量汇入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时代浪潮。
 
三下乡推荐
  • 扫一扫 分享悦读 ➤
  • 扫码可以分享到微信 qq朋友圈
三下乡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