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26日,皖西学院“红土新芽,青耕力行”暑期社会实践团一行11名师生奔赴革命圣地井冈山,正式投入2025年第五期“井冈情·中国梦”全国大学生暑期实践季专项活动。在为期九天的实践中,团队将循着先辈足迹,通过理论研习、情景体验、实地调研等多种形式,在巍巍井冈的红色沃土上,汲取信仰力量,激扬青春担当。
7月27日清晨,庄重的开班仪式在基地综合楼报告厅举行。团队风采展示环节,皖西学院学子以饱满的热情展现了新时代青年的蓬勃朝气。随后,全体队员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走进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肃穆的纪念堂内,队员们整齐列队,向长眠于此的革命英烈敬献花篮并深深鞠躬。纪念碑前,讲解员动情讲述着那段艰苦卓绝的斗争岁月,数万英烈的名字与事迹深深叩击着年轻学子的心扉。“死难烈士万岁,我们青年一代更需勇担时代使命。”实践团成员陈文博在留言簿上郑重写下感言。

图片1:图为实践团成员在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纪念堂内肃立默哀。黄玉林供图
当日晚,“三湾改编”情景教学在室内展开。队员们通过角色扮演,深刻理解了“党指挥枪”“支部建在连上”这一伟大创举如何在危急关头凝聚军心、指明方向。历史在沉浸式体验中变得鲜活可触。
理论之基在持续夯实。7月28日上午,队员们系统学习“井冈山斗争与井冈山精神”专题课程,深入把握“坚定执着追理想、实事求是闯新路、艰苦奋斗攻难关、依靠群众求胜利”的精神内核。下午,“革命后代话初心·讲家风”的访谈教学直抵人心。革命先辈龙开富少将后代龙小钢以朴素语言讲述父辈的信仰抉择与家国情怀,红色家风如清泉流淌。当晚的钟国华老师的红歌教学,《十送红军》《映山红》等经典旋律在年轻人口中唱响,歌声穿越时空,传递着不变的深情。
追寻的足迹踏遍青山。29日,队员们先后探访大井朱毛旧居与小井红军医院。斑驳的墙壁、简陋的医疗器具无言诉说着当年物资极度匮乏下的坚韧与牺牲。小井红军医院130多名重伤员宁死不屈、英勇就义的事迹,让在场学子热泪盈眶。下午的“学编红军草鞋”体验教学,粗糙的稻草在年轻的手中穿梭。队员方羽感慨:“当年红军穿着这样的草鞋踏遍千山万水,今天亲手编织,才真切体会到‘艰苦奋斗’四个字的分量。”

图片2:图为队员们在“学编红军草鞋”体验教学中认真学习传统技艺。黄玉林供图
8月30日的“急行军”体验从马源村开始。背负行囊,高举红旗,队员们沿着崎岖山路奋力前行,汗水浸透衣衫,脚步却愈发坚定。在黄洋界哨口,当年炮声隆的壮烈仿佛重现;在八角楼的清油灯下,领袖于方寸之间思索中国道路的深邃智慧震撼心灵。实践团领队老师谢珍志现场讲解:“黄洋界的炮声、八角楼的灯光,都是井冈山精神,在告诉我们道路决定命运,真理的力量穿透时空。”

图片3:图为实践团成员在黄洋界哨口高举旗帜列队行进。黄玉林供图
8月1日清晨,庄严的升旗仪式开启新的一天。在革命者曾留下足迹的象山庵,在昭示着胜利方向的号角雕塑前,队员们感受着革命理想高于天的磅礴力量。
实践步履不停,服务初心弥坚。8月31日下午,在大井村,实践团成员们与村党支部书记邱教深入交流,了解这片红土地上的新变迁与新奋斗。随后,队员们发挥专业所长,为当地儿童带来妙趣横生的化学实验课。“大象牙膏”、“法老之蛇”等小实验让孩子们惊叹连连,科学的种子悄然播撒。五年级学生张心仪兴奋地说:“哥哥姐姐做的实验太有趣了,我以后也想当科学家!”

图片4:图为实践团成员在大井村与村支书深入交流并指导当地儿童进行趣味化学实验。黄玉林供图
八月的井冈山,实践进入成果沉淀阶段。8月2日下午,实践团围绕前期精心准备的调研课题展开汇报,内容涵盖井冈山精神的青年化阐释、红色资源赋能乡村振兴路径探索等,并详细阐述了后续深化研究计划。晚上的国防教育和“卫国戍边”主题宣讲,将红色基因传承与新时代青年的使命担当紧密联结,为即将到来的结业式奠定了思想基础。
8月3日,带着满满的收获与深深的眷恋,皖西学院“红土新芽,青耕力行”实践团踏上归程。九天的井冈之行,是青春的朝圣,更是信仰的扎根。烈士陵园的松柏、挑粮小道的足迹、红军医院的遗址、老乡院落的交谈,共同浇筑成队员们心中不可磨灭的精神图腾。

图片5:图为实践团成员在南山火炬广场巨幅党旗下庄严列队,重温青春誓言。黄玉林供图
当实践团成员在南山火炬广场的巨幅党旗下庄严凝望,井冈山精神已融入青春血脉。这簇由信仰点燃的星火,终将化为照亮前行道路的永恒火炬,在新时代的征程中愈发明亮。
(通讯员陈文博,张子乐,马云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