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助力非遗传承,健康服务赋能乡村——惠州卫职院学子赴罗浮山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中国大学生新闻网惠州7月9日电(通讯员张景儒陈思思李泽豪)为探索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罗浮山百草油制作技艺”的活态传承路径,同时发挥医学专业优势服务基层,2025年7月4日至8日,惠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药检百草先锋队”12名师生,赴广东省博罗县罗浮山地区开展为期五天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以文化调研、技艺学习、乡村义诊等多元形式,书写青年学子助力非遗传承与乡村振兴的青春答卷。
溯源:走进博物馆,触摸千年中医药智慧
“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在葛洪博物馆内,实践队员们凝视着《肘后备急方》残卷上的记载,深刻感受古人运用草药的智慧——这一记载更为现代青蒿素抗疟药物研发提供了关键古典文献依据。馆内全息影像技术生动再现了葛洪采药制药的场景,让队员们直观领略传统医药文化的演进脉络。
在百草油文化长廊,108种原生药材陈列于琉璃展墙,搭配清代制药铜炉、药碾等器具及工艺流程实景复原,完整呈现了罗浮山百草油的七十二道古法制作技艺。“非遗不只是技艺,更是承载历史记忆的文化符号。”队员们在观察实物、聆听讲解后,对传统制药中“选材严、炮制精、控质严”的要求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坚定了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信念。



图为实践队员在参观葛洪博物馆 陈思思摄
探新:对话传承人,解码非遗“守正创新”密码
“守正为根本,创新是关键。”在罗浮山国药股份有限公司,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廖志钟的话,让队员们对非遗传承有了全新思考。他介绍,企业始终坚守罗浮山道地药材选用标准,严格遵循古法晾晒与炮制,确保药效最大化;同时引入低温萃取、节能蒸馏等现代技术提升产品质量,并革新包装设计推动品牌年轻化。
廖志钟特别分享了企业青年员工的成长故事——多名青年从对传统技艺的“门外汉”,成长为精通古法、掌握现代技术的骨干力量。“青年是非遗活态传承的核心动力。”他的讲述,让队员们意识到自身在传统文化传承中的责任与使命,也为专业学习与职业发展明确了方向。

图为实践队员在采访非遗传承人廖志钟 何梓晴摄
践履:扎根乡村间,以专业服务传递健康温暖
“大爷,您的血压有点偏高,平时要注意低盐饮食,这是健康手册您可以看看。”在长宁镇义诊现场,队员们化身“健康管家”,为318位村民提供血压、血糖、尿酸等免费检测,针对指标异常者开展一对一健康指导。结合罗浮山百草油的功效,队员们还科普了其在蚊虫叮咬、感冒头痛、跌打扭伤中的正确用法,纠正用药误区,现场发放健康宣传手册426份。
此外,团队开展非遗认知与传承主题问卷调查,发放问卷230份、回收有效问卷215份,有效回收率达93.5%。数据显示,78.3%的受访者知晓罗浮山百草油,但仅32.6%了解其制作技艺为国家级非遗。活动还设置儿童中医药文化DIY绘画区,通过趣味互动,让数名儿童认识常见中药材,播下传统文化的种子。

图为实践队员在帮村民测血压 李泽豪摄
感悟:以青春之力,做传统文化守护者与乡村服务者
“这次实践让我明白,专业知识不仅能救死扶伤,还能成为传承文化、服务乡村的桥梁。”队员李泽豪在总结会上分享道。通过研读典籍、对话传承人、服务群众,队员们进一步坚定了投身中医药文化传承与基层健康服务的决心。
“非遗需在创新中传承,乡村振兴需青年扎根。”团队指导老师梁烨美表示,学院将持续支持此类社会实践,引导青年学子在实践中成长,主动担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守护者、传播者,以及乡村振兴事业的参与者、奉献者。
此次活动将非遗保护与健康服务深度融合,惠州卫职院学子以青春实践证明:传统文化唯有融入现代生活、借助青年力量,才能焕发新生;乡村振兴的蓝图,也必将在青年一代的接续奋斗中变为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