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访问企需,知行照法途——河南工业大学法学院学子赴河南中帆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本报讯(通讯员梁晓晴)2025年6月29日至7月3日,河南工业大学法学院“走访问企需,知行照法途”实践团师生赴河南中帆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开展了为期五天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活动以企业法律需求为导向,通过系统化、多层次的“法律赋能”实践,帮助企业识别与管理运营中的法律风险,同时有效提升了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和综合素养。
在为期五天的深度调研与交流中,实践团围绕河南中帆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在实际运营中遇到的各类法律问题,开展诊断访谈、问卷调查、合同文本梳理、案例解读等活动,覆盖劳动用工、合同履约、知识产权保护等多个企业关切的领域,为企业提供切实可行的法律支持。
活动初期,实践团与公司管理层、法务及业务部门进行了多轮深入访谈,聚焦“劳动合同中竞业限制条款的实际应用困境”和“线上交易合同履约过程中的电子证据保存与举证”等现实问题,结合《劳动合同法》《反不正当竞争法》《民法典》合同编等相关法律法规,团队提出了具有可操作性的初步建议与解决方案。
为全面评估企业员工法律认知现状,实践团还专门设计并发放了《企业法律风险防范认知问卷》,回收有效样本30份,系统分析出企业在法律知识普及与培训方面的实际需求。此外,团队仔细审阅了企业常用采购、销售及服务类合同范本,结合典型司法案例,重点提炼出《合同签订核心风险提示十条》,涵盖违约责任约定、争议解决方式选择等关键环节,为企业合同审查提供了清晰实用的操作指南。
在实践收官阶段,团队举办了专题总结分享会,现场互动积极,反响热烈。在多项任务并进的高压环境下,团队成员分工协作、各展所长——擅长民商法的同学主导合同审查,熟悉知识产权法的同学攻坚维权方案,善于沟通的同学负责访谈和问卷。队员们表示:“这次实践极大地锻炼了我们的项目管理和团队协作能力,是校内课程无法提供的宝贵经验。”
此次走进河南中帆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走进生产一线、直面真实法律需求的经历弥足珍贵。通过与企业深度交流,真正实现了“从课堂到企业、从理论到实战”的跨越。他们不仅在真实商业场景中深化了对法律条文的理解,更提升了法律检索、风险评估、团队协作与客户沟通等综合实务能力。有队员谈到:“这次经历让我们意识到,法律人不仅要精通规则,更要成为商业与法律之间的‘翻译者’和‘连接器’。”
河南中帆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对实践团的专业服务和务实态度予以高度评价。公司负责人表示,在当前法治化营商环境下,中小企业尤其需要增强法律风险防控能力,而大学生团队带来的不仅是新的法律视角,更有针对性强的解决方案,帮助企业从“被动应对”转向“主动防控”,有效识别漏洞、预防风险,为中小企业依法经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提供了切实帮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