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寻书墨古韵,邂逅诗意山水——安农大植保学子探寻上庄古村魅力
为深入感受上庄镇传统古村落的魅力,探寻乡村振兴与文化传承的结合路径,2025年7月7日至10日,安徽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赴绩溪县上庄镇暑期社会实践团走进上庄景区与棋盘村,开展相关主题调研活动。实践团成员通过实地走访、文化体验与交流探讨,沉浸式感受古村独特的人文气韵与生态风貌。在上庄景区,实践团成员徜徉于书香四溢的上庄书局,品味徽墨的匠人精神,追溯胡适的文化足迹;在棋盘村,实践团成员行走于青石板路与稻田之间,感受山水人居的和谐共生,同时在古村的咖啡馆中,实践团成员看见了传统建筑与现代生活的巧妙融合。本次调研不仅让实践团成员领略了古村落深厚的文化积淀,更激发了实践团成员在新时代背景下推动乡村文化振兴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一、人文上庄书香流韵
实践团成员抵达位于上庄村的上庄景区后,便开启了一趟充满人文气息的文化调研之旅。第一站,实践团成员走进了古色古香的上庄书局。这里不仅收藏了涵盖文学、历史、艺术等多个领域的书籍,还贴心设置了棋盘、钢琴与放映厅,功能齐全,为村民和游客提供多元化的文化体验。团队成员先翻阅典籍、细品书香,于静谧中与古人心灵对话;继而三五成群围坐在棋盘旁,沉浸于落子声与思维博弈的乐趣之中;最后走进放映厅,在光影流转间重温故事与历史,仿佛穿越时空,与不同年代的人物相遇。上庄书局以其开放共享的氛围,成为当地文化生活的重要载体,也为乡村公共文化空间注入了现代化气息与人文关怀,让这座古村落的文化脉动愈发鲜活而持久。
二、墨韵传承名士风范
离开书局后,实践团成员走进胡开文纪念馆与胡适故居,追寻上庄文化的历史脉络。胡开文纪念馆馆内陈列着各式徽墨成品与制作工具,墙上挂着制墨流程的精美图解。讲解员娓娓道来,从选料、研磨到烘干、雕花的每一道工序,都蕴含着匠人代代相传的智慧与坚守。实践团成员凝视着纹饰精美的徽墨,深刻感受到其背后的文化价值与精神力量。随后,实践团成员走进胡适故居。青砖黛瓦下,展厅陈列着胡适先生的手稿、书信与生活用品,静静诉说着这位文学巨匠波澜壮阔的人生历程。通过一张张泛黄的照片与一段段生动的解说,实践团成员仿佛与百年前的思想家隔空对话,更加直观地理解了他的文学成就与思想贡献。这两处文化地标,不仅是上庄厚重历史的见证,更是激励青年学子在新时代传承文化、砥砺前行的精神源泉。
三、水墨山乡画里人家
随后,实践团成员乘坐公交前往始建于明代的棋盘村。村落依山就势而建,布局独特——外圆内方,俯瞰如同一盘静置在山水之间的巨型棋局,彰显着古人天人合一的智慧。一路行来,四周群山如黛,溪流清澈见底。沿着青石板路拾阶而上,脚下的石面因岁月与雨水的洗礼而愈加光润,远眺之间,稻田碧绿如毯,田埂蜿蜒。林间不时传来鸟鸣,与清风拂面的凉意交织,勾勒出一幅生动的山乡画卷。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里的秀美山水不仅滋养了土地与人民,也孕育着丰饶的文化与希望,为乡村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而持久的基础。
四、古村新韵咖香流转
在棋盘村的深处,一块手写着“放空咖啡”的木质招牌引得实践团成员驻足。推门而入,咖啡香与古木散发的清幽气息交织,令人心驰神往。这里原是一座庄重的徽派祠堂,历经岁月沉淀与精心修缮,重获新生,成为古村与现代生活相融合的缩影。高挑的木梁依旧坚韧挺立,通透的天井引入天光与微风,保留了古建的神韵与气场。藤椅、布艺沙发与错落摆放的绿植,则让空间多了几分闲适与温度。阳光透过木格窗洒在木地板上,投下斑驳的光影,像是在诉说旧日的故事。实践团成员端起咖啡,伴着轻柔的音乐,分享各自的调研心得与感悟。大家深切体会到,创新业态不仅延续着乡愁与记忆,更为古老的村落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新活力,让传统与现代在这片山水间和谐共生。
上庄古村落以其厚重的文化底蕴、独特的建筑风貌与诗意的生活方式,构成了中国乡村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篇章。青砖黛瓦间,流淌着千年的历史记忆,也承载着一代又一代人的乡愁与情感。此次安徽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赴绩溪县上庄镇的暑期社会实践调研,让实践团成员在亲身走访中,真切感受到文化传承与乡村振兴的深度契合。实践团成员走进书局,捧读典籍;探访墨馆,触摸匠心;漫步山水,感悟生态之美;品味咖香,体会创新之力。一路上,他们用脚步丈量历史的厚度,用心灵触碰文化的温度,在书香、墨韵、山水与咖香之间汲取智慧与力量。古村落不仅是凝固的风景,更是活着的文化课堂。未来,他们将继续以青春之笔描绘乡村文化的新图景,让古村的魅力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持久而鲜活的光彩,成为乡村振兴道路上一道亮丽而深情的风景线。
三下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