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新闻网,大学生新闻发布平台
大学生新闻网

重庆大学乡音乡韵实践团跨越南北解码周村烧饼与重庆火锅的传承与发展

 
三下乡丨舌尖上的文化传承——重庆大学“乡音乡韵”实践团跨越南北解码周村烧饼与重庆火锅的传承与发展
       2025年8月1日,重庆大学“乡音乡韵”实践团成员史铭欣、王涵宇、官紫南分赴山东淄博和重庆两地,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周村烧饼和重庆火锅的制作技艺与传承现状进行调研。
周村烧饼:传统技艺的坚守与挑战

周村烧饼店铺门面
        在山东淄博周村古商城的一家老字号烧饼铺,实践团成员史铭欣、王涵宇观察了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周村烧饼的制作过程。烧饼传承人赵师傅在直径约1.2米的传统炭火炉前操作,将面团延展成薄片,蘸糖水、粘芝麻后贴于炉壁烤制。赵师傅介绍,周村历史上作为商埠,由于客商对便携食品需求旺盛,催生了这种薄脆易存的面食,并曾作为贡品,标准为“薄如纸、亮如镜、香酥可口”。
        店铺内,传统塑料袋包装供本地居民日常购买,而带有非遗标识的精美礼盒则主要面向游客。实践团观察到多位外地游客进店,只有部分游客用手机记录制作过程。店铺后巷陈列着从清代铜制模具到现代不锈钢模具的演变,展示了这项技艺的传承轨迹。赵师傅也表达了对传承的担忧:“枯燥漫长的学艺之路让不少年轻人望而却步,肯沉下心来钻研、再谈创新者,更是凤毛麟角。”

刚出炉的金黄烧饼
重庆火锅:老味道与新需求的平衡
       在重庆杨家坪的玖尺鹅肠火锅店,实践团成员官紫南与店主进行交流,了解到重庆火锅的根源来自长江、嘉陵江船工饮食,其核心在于牛油锅底、二荆条辣椒和青花椒形成的独特风味,火锅文化注重口味浓烈与食材搭配自由。

实践团成员官紫南与火锅店的合影
       火锅店的经营方式已随时代变化。过去依赖口碑相传,现在则需要通过大众点评、小红书、抖音等线上平台进行推广。面对众多火锅连锁品牌,店主认为老店的优势在于坚守“地道”的老味道和积累多年的“人情味”,许多老顾客基于习惯和情感光顾。
传承与发展:在变与不变中探索
       通过实地调研,实践团成员观察到两项传统美食传承者共同面临的是在坚守核心技艺与传统风味的同时,积极适应市场变化与现代需求。周村烧饼的赵师傅严格遵循古法标准,同时也采纳了为适应市场设计的新包装;重庆火锅店主坚守秘制底料配方,但也灵活推出新锅底、接入外卖平台并优化服务。
年轻一代对传统技艺的疏离感是传承的挑战。然而,利用短视频平台展示周村烧饼制作技艺,或通过直播呈现火锅底料炒制过程,为传统技艺提供了新的传播途径和接触更广泛受众的可能。在保持核心价值的基础上进行适应性创新,是这些古老技艺得以延续的关键。

实践团成员史铭欣、王涵宇与传承人的合影
       保护传统美食,不仅是留存风味,更是守护一方水土的文化基因和历史记忆。传统技艺需要在保持其核心特质的同时,具备适应时代变化的灵活性。青年虽未必直接从事传统技艺,但可以成为连接传统与现代的桥梁。通过年轻视角发现古老技艺的价值,并用创新方式传播其文化内涵,是青年参与文化传承的途径之一。
电气工程学院“乡音乡韵”实践团
拍摄:史铭欣、王涵宇、官紫南
记者:郑达香
 

  
    来源:重庆大学乡音乡韵实践团
    发布时间:2025-08-07    阅读:
    扫一扫 分享悦读
社会实践活动推荐
社会实践活动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