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为响应广东青年大学生“百千万工程”的号召,广州城市理工学院“雷韵石魂,非遗乡兴”突击队于8月前往雷州,围绕“雷州石狗非遗文化的传承、创新与文创发展”开展“三下乡”调研。队员们以青春的热情,探寻千年石雕奥秘,用青年创意为这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注入新活力。
图为实践团队与“百年根艺”创始人陈国玉及附城镇党委书记黄沙合影
第一篇章:寻根溯源,触摸古城非遗之魂
传承非遗,需先懂非遗。突击队将“探寻”作为本次行动的首要任务,通过实地走访与深入交流,系统了解了雷州石狗文化的历史脉络和精神内涵。
队员们怀揣着对历史的敬畏和对文化的热爱,先后走进雷州市博物馆、雷祖祠、三元塔、西湖公园等文化地标。在这些地方,她们发现大大小小的石狗遍布石桥头、祠堂口、牌坊上,一尊尊形态各异的石狗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故事。穿梭于古迹之间,她们触摸到千年非遗的温度:既了解了石狗从图腾崇拜逐步演变为守护使者的传奇历程,也感受到石狗文化与当地生活的紧密联系。
在走访古迹的同时,队员们还访谈了雷州市民,了解到本地人对雷州石狗的独特情怀。同时她们意识到,非遗传承需根据不同群体的接受度进行创新。对于年轻人,应通过文创产品等新颖方式传播;而对于老一辈,则更需尊重和保留其原始面貌。
随后,突击队走进百年根艺文化有限公司。在这里,队员们近距离观察到以复刻博物馆石狗为主的石刻作品,以及迷你石狗、石狗印章等文创产品。在与公司创始人陈国玉和附城镇党委书记黄沙的交流中,队员们得知,虽然这些产品保留了传统精髓,但在创意上尚有欠缺,难以吸引年轻群体的目光。陈师傅的坦诚让队员们深切感受到非遗传承的挑战与困境,也由此深刻意识到,要让石狗文化真正走进大众视野,需要用新颖创意为传统赋能。
图为实践团队调研古迹时所拍摄的画面
第二篇章:创想表达,设计点亮非遗之美
带着对非遗的理解和对传承的思考,突击队走进雷州石狗非遗传承工作室,将调研成果转化为实际行动。她们深信,将传统图腾与现代设计相结合,是让非遗文化贴近年轻人生活的有效途径。
在工作室里,队员们向工作室总助理蔡丕俊老师展示了自主设计的“狗仔帽”文创作品,并详细阐述了设计理念和文化符号的提取过程。这款文创作品以其萌趣的造型和巧妙融入的石狗图腾元素,获得了蔡老师的高度评价。双方还就文创开发需求、市场潜力等进行了热烈讨论,为后续产品的落地提供了宝贵的建议。
图为蔡老师对实践团队的设计作品进行评讲
第三篇章:童心守护,互动播撒非遗希望之种
在文创设计之外,如何让非遗文化在更广阔群体中生根发芽,特别是激发青少年兴趣,成为突击队思考的另一个重要课题。为此,突击队在雷州市博物馆成功举办了“泥趣雷州·‘塑’说石狗”非遗文化手工体验日活动。
活动中,队员们带领孩子们开启一场石狗文化的时空之旅。随后的手工泥塑环节将活动推向高潮。在队员们和博物馆工作人员的耐心指导下,孩子们化身小小“非遗传承人”,用稚嫩的双手将粘土塑造成充满童趣的石狗形象。每一件作品都饱含着孩子们对石狗文化的喜爱和敬意。此次活动不仅让孩子们近距离接触非遗,更在他们心中埋下了守护和传承传统文化的种子。
图为小朋友们展示泥塑作品
结语
此次“三下乡”调研虽已结束,但“雷韵石魂,非遗乡兴”突击队对雷州石狗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之路才刚刚起步。她们将继续深化与非遗传承人的合作,用青春的智慧和力量,让雷州石狗这一非遗瑰宝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为乡村文化振兴和地方经济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作者:陈玉莹 王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