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新闻网,大学生新闻发布平台
大学生新闻网

华南师大学子三下乡:廿四节气润乡土,诗词为桨启童蒙

    来源:华南师范大学书画协会流墨实践服务队
    发布时间:2025-09-02    阅读:
 9 月 日电 (通讯员 游君敏) 7 月 14 日至 7 月 19 日,华南师范大学书画协会流墨实践服务队与茂名市信宜市怀乡镇怀乡第一中学共同举办线下夏令营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为响应“送经典到基层”的号召,助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流墨队以当地五年级至初三学生为对象,组织开展了传统文化系列课程。系列课程主讲人由高佳瑜、罗颖、游君敏和李妍蓓担任。
本次传统文化系列课程以节气为线索,涵盖《一声惊雷万蛰醒》《万物生长迎夏至》《昼夜对半晒金秋》《一键解锁冬至指南》四门主题课,环环相扣,由浅入深,借自然时序之舟,扬经典诗词之帆,引导学生体悟天地韵律中蕴含的中华智慧与生命哲思。
 
春雷惊梦启新章
    按下播放键,在低沉的雷声中,《一声惊雷万蛰醒》主题课展开序幕。
    主讲人高佳瑜首先以“假如你是一粒种子”情景设置和二十四节气歌的追问导入,向学生介绍惊蛰的名称由来与节气特征,结合《观田家》和《咏廿四气诗·惊蛰二月节》的描写讲述惊蛰唤醒自然万物的作用。接着主讲人通过《周易》震卦明而动的智慧和余世存的解读,引导学生把握春发的机遇勇敢追梦,不负春光,“做一粒好种子”。

图为主讲人高佳瑜讲解《周易》震卦。通讯员 高佳瑜 供图
 
   课堂最后,高佳瑜邀请学生们写下自己的“惊蛰行动卡”,大家纷纷动笔,写下未来的梦想和对本次夏令营活动的期待,充满朝气与希望。
 
骄阳催生万物荣
   《万物生长迎夏至》主题课则充盈着蓬勃的生命力。
     主讲人罗颖借助生动的日照图片,以知识问答引出本节课的主角——夏至,紧接着带领学生们以古人的方式打开夏至,通过一幅幅古画和一首首古诗词,了解夏至三侯与传统习俗,感悟夏至万物蓬勃生长的旺盛生命力。随后罗颖结合人自身的特点,介绍夏至蕴含的哲理,让学生明白人生的夏季是关键的“拔节孕穗期”,持续的行动比瞬间的爆发更具意义,鼓励学生持续努力奋斗。

图为主讲人罗颖向学生介绍夏至习俗。通讯员 罗颖 供图
 
     最后罗颖以苏炳添和朗朗的事迹为例,组织学生谈谈自己一直坚持的梦想、爱好,学生们踊跃发言,在分享过程中进一步加深了对坚持不懈这一精神的理解。
 
均分昼夜话丰盈
     步入《昼夜对半晒金秋》课堂,秋分“昼夜均而寒暑平”的特性成为感知平衡之美的钥匙。
主讲人游君敏首先以“秋分试炼”为导入,邀请学生们作为冒险家共同探索秋分的秘密。在接下来巧辨昼夜、耕耘与收获、沉淀与自省、秋叶寄情四个“秋分试炼”中,学生逐步了解了秋分三候、秋分习俗、中国农民丰收节、昼夜平分等新知识,在古诗中体悟秋分蕴含的深刻哲理。

图为主讲人游君敏向学生解读秋分古诗。通讯员 游君敏 供图
 
     课堂最后主讲人以“秋叶心愿”收尾,鼓励学生们回顾上一学年的学习生活,加以反思总结,学生们彼此分享各自心愿,充满欢声笑语。
 
阴极阳生蕴希望
    《一键解锁冬至指南》主题课围绕“阴阳流转,希冀暗生”展开。
      主讲人李妍蓓首先以文化探源,对比南北方不同冬至习俗,并科学解释相关气候特征,揭开冬至神秘面纱。接着深入自然万象,以“冬日生存智慧”为主线,带领学生分两路探秘:一方面,在丰富的影像资料和趣味故事中,体会黑熊冬眠、种子休眠等“隐忍蓄力”的生命策略;另一方面,通过赏析相关古诗文,解开梅花凌寒绽放的精神密码。

图为主讲人李妍蓓向学生解读自然中的冬至哲理。李妍蓓 供图
 
    最终,主讲人将课程升华至“蓄势待春”的人生启示,学生得出感悟“无论顺境逆境,皆需如自然般厚积薄发”,收获满满。
 
    六天课程,从惊蛰的萌动到冬至的蕴育,流墨实践服务队以节气为经,诗词为纬,在传统与现代的交织中铺设出一条浸润乡土的文化小径。学生们在自然律动与文脉传承的双重滋养下,悄然种下感知时节之美、理解万物之序的种子。这趟穿越四季的旅程,不仅是对古老智慧的致意,更是在年轻心灵中点亮了一盏辨识文化基因、汲取前行力量的灯。
 
撰稿人:游君敏
初审:
复审:
终审:
来稿单位:华南师范大学书画协会流墨实践服务队
日期:2025年 9 月 2 日
 
三下乡推荐
  • 扫一扫 分享悦读 ➤
  • 扫码可以分享到微信 qq朋友圈
三下乡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