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氤氲的茶香在大别山深处的教室里弥漫,一场别开生面的科学启蒙课正在上演。7月1日,安徽六安市金寨县黄尾村光爱学校迎来了淮北师范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茶韵赋能乡村 爱心筑梦童行”暑期社会实践队。大学生们将专业知识化作桥梁,为这所特殊学校里的36名学生精心设计了一堂融合传统文化精粹与现代科学知识的“茶叶遇见化学”实践课,在孩子们心中点亮了探索世界的好奇之灯。
“一片小小的茶叶,承载着中华文明的千年智慧,也蕴藏着现代科学的奇妙密码。”实践队员张庆业的开场白,瞬间吸引了孩子们的目光。他没有直接抛出深奥的概念,而是从神农尝百草的古老传说讲起,将茶叶如何沿着丝绸之路走向世界的故事娓娓道来,让孩子们在历史的脉络中感受茶文化的厚重底蕴。话题自然过渡到现代生活,张庆业拿起一片翠绿的茶叶,用孩子们听得懂的语言发问:“为什么茶汤清澈透亮?为什么喝茶能让人精神一振?答案就藏在化学的世界里。”

他巧妙地将专业术语转化为生动的比喻:茶叶中的茶多酚被称作“健康卫士”,如同勇敢的士兵抵御身体里的“氧化侵袭”;咖啡碱则是“提神小闹钟”,轻轻唤醒沉睡的活力。抽象的化学知识瞬间变得亲切可感。“老师!茶叶放久了颜色变深,也是化学在‘变魔术’吗?”孩子们踊跃提问,眼中闪烁着求知的光芒。茶香浸润着教室,知识的清泉在互动中悄然流淌。
为了让知识的火花持续闪耀,实践队员姚茉涵、侯荣洁、许成凤鸣精心策划了趣味十足的知识问答环节。“茶叶中的‘健康卫士’是谁?”“泡一杯好绿茶,水温多少度最合适?”一个个源于生活、紧扣课堂的问题接连抛出。
课堂气氛瞬间沸腾。孩子们的小手齐刷刷举起,争先恐后,唯恐错过展示的机会。“是茶多酚!”“80度左右!”清脆自信的回答声、同伴鼓励的掌声和欢笑声此起彼伏,科学的兴趣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被彻底点燃。

实践队用心准备的礼物更是点睛之笔——印有清雅茶叶图案的书签,书写着茶文化的诗意;造型别致的化学元素(如碳C、氢H、氧O)匙扣,则闪耀着科学的光芒。“这个‘碳(C)’元素钥匙扣,是构成我们生命的基础,就像知识是照亮未来的基石一样重要。”姚茉涵将一份礼物递给一位安静的女孩,轻声解释着。孩子们爱不释手地摩挲着书签,把玩着匙扣,科学探索的种子伴随着这份特别的温暖,深深植入心田。

课后,实践队员们怀着更深的关切,与光爱学校教务处俞嗣贵老师进行了深入交流。俞老师动情地介绍:“这里的孩子,90%以上是失去依靠的孤儿、曾流落街头的儿童或来自极度贫困家庭的留守儿童。光爱学校是他们遮风避雨的家园,所有学习和生活的费用全免,只为让他们有个安稳的成长环境。”然而,谈及孩子们的教育,特别是科学教育,俞老师的语气变得凝重:“这是我们最大的短板。缺乏专业的科学教师,实验器材几乎空白,科普读物和活动更是稀缺。孩子们对世界充满好奇,渴望了解星辰大海、微观粒子,但我们能提供的平台和资源,实在有限。”
这番坦诚而沉重的讲述,深深触动了在场的每一位大学生。“他们需要的远不止书本上的知识,更是一个被看见、被点燃、被赋予可能的机会。”主讲人张庆业课后感慨道。实践队队长姚茉涵坚定地表示:“‘茶韵赋能乡村,爱心筑梦童行’,这不仅是我们的行动主题,更是对未来的承诺。这次活动只是一个起点。我们将持续关注光爱学校的实际需求,积极链接高校和社会资源,并呼吁更多力量共同关注乡村困境儿童的科学启蒙教育,努力为他们补齐这块影响未来的短板。”

通讯员/姚茉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