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执炬踏山河,三省文脉共绵延——"鲁豫蒙"薪火承炬文化探源实践团三下乡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在社会实践“大思政课”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引领学生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近日,石家庄邮电职业技术学院现代物流学院“鲁豫蒙”文化探源实践团走进山东、河南、内蒙古,深入开展传承中华文化“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以青春之力触碰文明脉搏,用赤诚之心延续文化薪火。
一、黑陶窑火里的千年对话:在山东解锁非遗的新生
实践团首站踏入山东日照博物馆,馆藏文物如沉默的时光使者,静静诉说着龙山先民的生活图景。
从大汶口文化到龙山文化,黑陶器皿上的每一道纹路,都是先民与泥土跨越时空的私语,凝聚着远古先民对生活的热爱与对美的追求。
走进古朴的黑陶工坊,泥土的芬芳与历史的厚重扑面而来。同学们围站在工作台前,在传承人的悉心指导下,体验手工制陶的奇妙过程。指尖与陶土相触,推拉揉捏间,感受着黑陶穿越千年的蓬勃生命力。青年们以虔诚之心对话传统,将青春的创意融入古老技艺,完成简易的黑陶作品。
这些作品虽不似传世珍品那般精致,却承载着新一代对非遗文化的理解与敬意,是青春与传统碰撞出的火花。
实践团成员们拿起相机,以镜头为笔,记录了“黑陶技艺”短视频。视频中,既有制陶过程的细致记录,也有青年们对黑陶文化的感悟分享。他们用年轻一代喜闻乐见的方式,让古老的黑陶技艺变“潮玩”,助力非遗活态传承。传承从不是将文化锁进博物馆的玻璃柜,而是让其在当下的生活中焕发新的光彩。青春手作与镜头里的黑陶,正是对先民的深情应答:接过窑火,更要让它在新时代旺下去。
二、中原厚土里的精神基因:在河南读懂传承的分量
实践团走进安阳红旗渠,蜿蜒于悬崖峭壁间的人工天河,是精神的丰碑,是力量的象征。
成员们用三个小时的攀爬,在崎岖山路间体悟修建者的艰辛,在汗水中读懂红旗渠精神的内涵。从展馆的史料记载中深刻感悟到,红旗渠精神不是静态的陈列,而是流淌在血脉中奔涌的坚韧,是激励一代又一代人奋进的精神动力。
来到殷墟博物馆,甲骨刻痕与商代遗址在灯光下散发着幽光,三千年前的卜辞似在诉说着商王的祈愿,又像在与今天的我们隔空对话。
实践团成员们在这里体验了先进的VR技术和3D文物展示,科技的力量让古老的文物“活”了起来,仿佛穿越时空,置身于商代的宫殿宗庙,近距离感受历史的真实与厚重。
在不远处的中国文字博物馆,从陶器上的刻画符号到青铜器上的铭文,从竹简上的隶书到宣纸中的行草,文字的演变如一条奔腾不息的长河。
同学们在此驻足良久,体会甲骨文至现代汉字的典型演变流程。一笔一划间,感受着文字从具象到抽象、从简略到规范的演变轨迹,体会着中华文字的独特魅力。在3D展示区,团队成员以现代物流学院为载体结合中国邮政,书写创意对联。我们,正是站在河岸上的望河者,既要读懂“河出图,洛出书”的古老智慧,更要守护这跨越千年的文明信使。
郑州二七塔钟声回荡,1923年的星火未熄。我们了解到,当年京汉铁路工人在这里点燃了反抗的星火,那些年轻的生命用热血染红了中原大地。在中原英烈纪念馆,泛黄的家书里藏着“未惜头颅新故国,甘将热血沃中华”的决绝;褪色的军装前,仿佛还能看见战士们奔赴战场的背影。英烈们的精神,与红旗渠精神、文字文化一同,构成了中原大地深厚的精神基因。
三、草原剪痕里的文明韧性:在内蒙古触摸非遗的温度
实践团走进赵大剪博物馆,馆内的剪纸作品琳琅满目,或写实农耕生活的质朴,或写意草原风光的辽阔,每一刀都藏着先辈对生活的热爱与坚守,每一幅都展现着草原文化的独特韵味。
成员们与传承人围坐在一起,拿起红纸,学习剪纸技艺。指尖翻飞间,红纸在剪刀下化作奔马、雄鹰,草原的灵动与豪迈在纸上跃然呈现。在学习过程中,大家积极探讨新型剪纸花样,将现代审美与传统技艺相结合,让剪纸艺术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
非遗传承人讲述的“三代传一刀”的故事,让他们明白:技艺之外,更需文化担当。走到昭君城的城墙下,当团旗与古迹相映,昭君出塞的故事里,是家国情怀与文化交融的密码。
实践团成员前往东路二人台传承场所,与非遗传承人交流,观看东路二人台表演,学习其在演绎草原儿女奋斗故事中所体现的“吃苦耐劳、一往无前”的蒙古马精神。“蒙古马精神”由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是内蒙古各族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和奋斗实践中形成的精神特质,其核心内涵主要为吃苦耐劳,一往无前,忠于职守,团结协作。这种精神不仅是草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激励着人们在面对困难时坚韧不拔、奋勇向前,为事业发展和社会进步贡献力量。
此次“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是现代物流学院青年学子传承文脉、担当作为的鲜活见证。实践团以“物流”为翼,深耕实践沃土,聚焦传统文化普及、助力非遗技艺传承、推动民俗文化与现代物流融合发展。
未来,现代物流学院将继续拓宽实践育人和文化育人的路径与载体,积极探索物流赋能与文化传承的新机制、新举措,持续引导物流青年将专业能力与文化使命融入乡土大地,用脚步探寻文化根脉,用眼睛发现传统之美,用耳朵聆听民俗故事,用内心体悟文化力量。